爱了爱了~ 闯入一个神仙小类,有一个不卷价格的BS领头大哥真的很安心!

我曾亲手经历过一个绝对标品(竞品长得基本都一样)从0到1,再到类目前三的完整运营流程。这个产品有点神奇,一上来走了些“弯路”,企图像往常一样用比竞品低的价格起飞(这里竞品都是40以上,我们打算40以下),但是销量一直未达预期。
后来干脆提价重推(从45.99到49.99都试过,50以上就不合适了),同时做了一些提升转化的动作,销量反而开始提升了。
最终超过了那位评论比我们多、价格比我们低的目标竞品,顺利进了前三!后来就是跟这位冤家你追我赶,不相上下了~

即使中间偶尔断货,也能很快提上来。虽然没有日出百单,但是产品真的很好,使用也简单,几乎没有售后。销量相对稳定,利润不错,每月到手的提成很香,那时候一看到这个产品就忍不住哼哼:
后来离职,这份快乐就交接出去啦~
有点小不舍,不仅是提成,还有页面优化广告调整付出的心思和感情。像是优化图片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预算找人拍外景,我就和小助手一起到小公园自己拍,大夏天的蚊虫多,浑身叮得得都是包很难受,但是后来等换上图,看到订单明显提升的时候,我和小助手相视一笑,一切都值得。
后来复盘的时候意识到,虽然这款产品运营上也确实下了很多功夫,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类目整体是有“秩序感”的,才能让你的功夫没有白费。
根据长期观察来看,这个类目BS榜单首页的卖家们,少有卷价格的,也不是那种喜欢整活的。大家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定价、节奏和品牌调性。你能感觉到,他们不是没能力“搅一搅”,只是选择不去破坏。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个类目的供应链也保持得比较稳定,产品质量普遍不错,售后率很低。前几名基本都是我们中国的卖家,说不定大家背后真的是用着同一个工厂,只是贴了不同的标。
因为价格没被过度压低,卖家们也就不至于在成本端一味挤压。这反过来又保护了生产质量,形成了一种“温和共存”的状态。
这对后来者来说,真是某种意义上的“友好”:
你不用从9.99起步,也不用靠多次秒杀换流量,只要产品过得去,节奏踏实,是能做出结果的。
所以让我一直坚信,虽然整体市场环境良莠不齐,但仍然存在结构清晰、有秩序感的类目生态,什么时候都有。只是找到的难度会增加。
而这种秩序感,往往是由掌握了类目话语权、却选择不滥用优势的头部玩家们
所奠定的——他们有能力打价格战,却选择不做破坏者;他们掌握类目的节奏,却依然保有一定的契约精神,尊重同行,也尊重市场规律。
在这种生态下,规则清晰、边界明确,后来者有空间靠产品力、内容力突围,而不是陷入无限消耗。
对很多中小卖来说,这样的类目虽然不是遍地都是,但一旦遇到,既是机会,也是超级幸运,会有一段比较舒服的日子,得好好珍惜。毕竟总会有同质化产品过度饱和竞争加剧的那一天。
当然,团队能做得相对顺利,公司老板的理性也很关键,知道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哪里,没有给不切实际的KPI。我们没有被要求“必须拿第一”,也没有被压着去卷不属于我们的份额。
如果非要我们去打这个有实力的老大,一定会死得很惨。
目标清晰、节奏稳妥,在一个有秩序的大类目里,做出了一个刚刚好的结果。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