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洞察|“800美金”政策急转弯之后,向新大陆本土迁徙

36氪出海 2025-02-13 3585

图片


图片


当800美元免税额度逐渐从“政策红利”变为“合规陷阱”。



文|施忆
编|Jason

五日三变的政策罗生门


2月第一周,一场从国会山传导到深圳湾的跨境“震荡”,猛然降临又猛然消失。


2月1日,特朗普政府突施“关税组合拳”,在对华加征10%关税的同时取消800美元以下货物的“最低免税申报金额(de minimis,又称小额豁免)”政策。但更直接引发物流和电商圈震动的,还是2月4日美国邮政(USPS)暂停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包裹入境。一时间,大量来自中国的包裹挤压在北美机场,无处可去。


不少中小卖家哀嚎“开年就要失业了”、“美国跨境没得玩了”。


但不足24小时,USPS 再次宣布恢复接收包裹;2月7日,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恢复“最低限度”免税门槛,直至商务部“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


事关无数卖家的关键政策,就这样上演了一场“折返跑”。



传统模式的黄昏时刻?


24小时内,跨境卖家在小红书上、在交流群里,焦虑地讨论着信息和对策。


针对个人跨境包裹的“小额豁免”政策,指对不超过指定的价值或重量的进口货品准予免除税收,同时免除正式报关手续与申报程序。


而国内跨境电商的萌芽兴起,也和“小额免税”优惠、以及背后的直邮小包物流渠道密不可分。凭借成本低、操作简便、覆盖范围广、税收优惠等优势,直邮小包至今仍是许多电商卖家的跨境物流主要选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2024财年中“小额免税”进口量达到13.6亿件;欧盟委员会则称2024年有46亿件低价值包裹进入欧盟市场,相当于每天1200万件,其中91%来自中国。


图片


一旦特朗普政府的“小额豁免”被取消,以往采用小包模式发货的商品将面临关税成本激增,北美市场预计平均关税税率或将从0%提升至25%~30%区间,甚至更高:以一条普通的裤子为例,可能将面临28.6%的基础税率、定向加征税率17.5%——高达46.1%的总税率。


对此,卖家们普遍讨论的解法包括:直接加价、走更高成本的清关模式、或者经由仍有豁免的第三国转口等等。但每一个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薄的利润,以及未必更低的风险。


比如从第三国转口,有跨境从业人士表示:“转口贸易不是新鲜事,很多东南亚发往美国的产品被海关查验的概率也不低。加一道转口,中间的成本也提高了。”


对于很多中小卖家,本身没有太多腾挪的利润空间,而一旦涨价削弱价格竞争力,能否保住销量也未可知。有北美跨境卖家粗略算了笔账:“按35%的税率、15%的佣金算,得涨价70%才能覆盖关税和佣金的上涨,也就是100美元的产品需要涨价到170美元,还不算加收的物流服务费。”


目前虽然仍有喘息空间,卖家们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思考长期出路。



新一轮淘汰赛,在本地化


在戏剧化的转折之前,“中国制造-全球直邮”链条面临的挑战已逐步显现。


一方面,关于取消“小额免税”政策优惠的讨论已久。不只是美国,另一个跨境主要市场欧洲,近期也拟调整“小额豁免”政策:欧盟委员会在2月初宣布将强化电商监管,调整150欧元以下低价值包裹免税政策。一旦欧美两大市场的免税政策取消,靠性价比挣得的微小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短期的应对方法也很难规避长期的生存风险。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体验和电商平台利益角度考虑,都会更加偏好能够本地化履约的卖家,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时效和质量。例如,据36氪出海了解,Shopee 2025年的发展重点也在本地化履约项目(LFF)上,将给予多重激励,进一步吸引国内商家转向海外本土仓履约。


在海外仓模式下,商品通过海运或空运运输至海外本土仓,再进行末端配送。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地收到本地发货的商品,且退换货服务也更加便捷。此外,海外仓的合规风险较低,特别是在采取海运的情况下,运费成本相对较低,尤其适合中大件商品。


作为物流仓储的重要节点, 海外仓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从平台、卖家到服务商,都在不断扩张海外仓布局。国内也针对海外仓业态,持续推出支持政策。例如今年1月,为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纳税人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离境即退税”。


当800美元免税额度逐渐从“政策红利”变为“合规陷阱”,以价格优势与轻资产运营为根基的旧模式开始进入倒计时。这或许预示着,跨境电商的下一轮竞赛,将是建设本土化供应链韧性,以对抗政策的不确定性。


图片


跨境电商的“新大陆”


北美作为消费大市场,是跨境的传统优势市场,但在激烈的政策波动下,大量商家也开始考虑多市场分散风险的可能。


这从平台势力的迁移中也可以看出一二:以东南亚领航电商平台 Shopee 为代表的一些更加区域化和本地化的电商平台,也依托于本地经济的繁荣、基础设施的发展,快速崛起。


归根结底,选择平台和市场,也是选择对宏观环境的选择。有增长中的消费能力、可预测的政策环境,才有稳定的平台和商家。近几年东南亚和拉美市场的崛起是最好的案例。


这两个区域都与国内保持着良好的政策互动,既有 RCEP 政策框架,也有“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同时还有正在形成中的供应链红利:东南亚正在承接部分国内的产业转移,与人口红利形成协同爆发。


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2024年东南亚数字经济 GMV 预计将达到263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5%;eMarketer 预计拉美市场(主要是巴西和墨西哥)今年零售电商规模将达到1800亿美元。而作为覆盖东南亚和拉美的 Shopee, 2024年三季度订单量和 GMV 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当旧市场处于政策波动之中,预计新兴市场反而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成为卖家多元化布局的选项。


长期来看,平台和商家的竞争都会落实到供应和履约能力,决定企业能否在价格战、流量战之外,建立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经历东南亚市场的激烈竞争之后,近几年 Shopee 也将重心持续放在本地化运营、完善自建物流体系上。据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三季度 Shopee 的增值服务收入(主要是物流服务)同比增长29.4%,达到7.672亿美元;SPX Express 在亚洲的订单有一半已可在下单后2天内交付。另外,借助本地仓配套 SPX Express 网络,Shopee 的本地化履约时效相比国内发货最快可提速70%。2024年 Shopee 12.12大促当天,本地化履约出仓单量达平日6倍,“极速达”和“次日达”本地化履约服务销售额激增至平日的7倍。



从“被动避险”到“主动布局”


近期这场短暂却震撼的政策“休克”,可以被视作传统跨境模式的极端风险预演。


跨境直邮模式有其合理性和优势所在,但以海外仓为代表的本土化布局,正成为商家需要考虑的长期选项之一。而随着国际经贸环境波动加剧,商家也需要具备“既分散又扎根”的模式,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做好缓冲和防御策略。


图|Pixabay、Unsplash



图片

图片

IFZA 自由区是最具性价比的迪拜自由区之一。中文团队护航,0门槛开启中东生意。30秒扫码填写表单,解锁专属迪拜落地咨询。


图片


图片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图片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6,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跨境网!

上一篇:TikTok商家捞金的必争之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6氪出海

脱胎于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36氪,「36氪出海」将为大家一站式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服务出海创投生态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