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地学习了解视频号的一切,我(注:黄有璨)与视频号实战派头部玩家、考拉新媒体导航创始人考拉做了一次长达2小时的直播连线对谈,系统聊到了有关视频号的很多独家实操干货和一些比较本质的思考。本文是本次对谈的精华内容整理。
整体看,我个人对于视频号有几个核心观点:
1.视频号对运营者来说是一个“下限有保证,但上限不好说”的事物;
2.拥有强粉丝互动运营能力的玩家,会特别适合入局视频号;
3.当前的视频号,还是流量玩家们的世界。对于做原创内容的人,大可不用着急,踏实做着就好。预计还需要个小半年,视频号生态中属于你们的黄金时期才会到来。
一个大号从0做到几十万粉丝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中间会有哪些关键节点?
按经验,
一
个视频号的打造通常会分为4个阶段:
启动期➡出爆期➡忠粉运营➡带货变现。

在账号前期也就是启动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反复地熬内容,直到熬出爆款内容。
这里必须说,运气是会占很大成分的。比如同时做两个视频,你策划的时候觉得B比A好,后来成爆款的却是A。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视频号本身的数据体系和机制可能还很不完整,偶然性很高。
对此,我的建议是:
尽量通过足够的基数去摊平成功率。
比如,你可以同时做几十个账号,每个号每天发4个视频,4个视频的话题、类型、结构都有些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大量试错,来提高出爆款的概率。
如果拥有了它,相当于你已经被平台发现了,可能会被平台灌300-500的播放量,哪怕(没发什么内容),也能慢慢地往上涨。
如果某天你有一条内容的流量远远超过了平时的量,这就叫做出爆或出圈。
它可能会带来1万个粉丝,而且
如果粉丝都是被内容吸引来的,会有一定黏性存在
,只要你后续的内容质量和调性不要偏差太远,后续的播放量就会有基础保障,也会从他们中间诞生一批忠粉。
在拥有了忠粉之后,就要想如何运营好这些忠粉,让他们带着你出圈。
爆款策划。策划一些下一次出圈的内容,比如说我(某条视频)之前爆了有1万,我能不能再爆一次获得2万,这样去策划爆款。
忠粉互动。通过评论或健全跟用户聊的路径,了解他们的诉求所在,跟他们进行互动,让他们给你点赞。比如平常的点赞率可能只有1%,但是这个视频撬动的粉丝已经达到2%,算法有可能带着你进一步出圈。
再往后,如果你的粉丝体量已经大到一定规模,账号已经相对成熟,就可以考虑变现了。
想要做出一个视频号大号,“爆款内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根据你的观察,目前有没有哪个大号的涨粉和增长不是依赖于爆款内容驱动的?
按经验,一个账号的至少前2000个粉丝可以用互推快速兑出来。
在大V的直播间里打榜,排到榜1后,请大V引导关注你。这个是快手上非常经典的玩法。
比如我拍了一条视频来告诉大家,有一个研究“李佳琦是怎么把我女朋友钱包掏空的”的资料包,里面把李佳琦的20多个小时的直播全部转成了文字稿。
通过这种形式让用户点赞,评论,在讲资料的时候,用户评论“已领取”会像弹幕一样在我的视频里滚动,会增加我的可信度。
在自己直播间后挂一面墙,墙上有200个红包。告诉观众们在直播间可以领这些红包。
二、把直播分享到朋友圈,截图发过来。分享一次,就可以抽一个红包;
三、客服会念“xx同学已经完成任务,现在可以开奖了”;
四、用户选一个红包,里面可能有1-5元钱的现金,以及饿了么之类的代金券。
如果操作得好,领红包的用户就会排起长队,在直播间的停留时长就会很长,算法就会推荐更多的用户。
最后,可能也有人会关注视频号的投放涨粉是否可行,目前有同行测出视频号里一个投放涨粉差不多需要20元钱,非常不划算,所以这条路大家先不要想。
关于如何更好做出爆款内容上
,有没有什么经验心得可以分享?
聊两方面吧
,一个是视频内容的开头,一个是如何让优质内容的生产可持续。
做短视频的都知道开头前5-8秒的重要性——它直接决定了你的视频内容的完播率,也直接决定了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算法推荐。
关于如何让开头更有吸引力,我们
总结了一些好用的法则,可以分享其中5-6个常见的
。
突如其来的惊吓。
老板把这个文
件“哗”一声扔过来。
出人意料的行为。比如说老板哭着喊着“我不干了,这赚不了钱,我走了,”这是出人意料的行为。
不同寻常的故事。比如说经常受欺负的初中同学现在开着玛莎拉蒂来找我了,我们创业一年花光了一个亿。
颠覆认知的观点。其实理财最失败的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
。
引发思考的提问。年轻人在北京买房愿望奢侈吗?一个提问。
小而有用的干货。知道这6个网站以后再也不愁了,或者职场人必须要用的5个APP。
一般我会要求员工做出一个视频后,按照至少上述3-4种逻辑来做一个开头。我们还会让团队去做头脑风暴,大家一起来PK,以
此提高内容的完播率。
我做了8年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和策划上,有一个一直在用的框架或者工具可以分享。
以
比较复杂的剧情类内容类型为例,我们会拉一张表格,拆解整个这类内容里会有哪些基本要素。
第一,人物。
比如有老板,有同事(分为男同事和女同事),有实习生,有保安、前台、外卖小哥等等。
第二,话题。
比如职场当中有一些常见的话题,如跳槽、简历、升职加薪等等。
第三,情绪。
整个的剧情走向是暖心风格还是其他风格。
有了这样一个表格后,我们在做一类内容的策划生产时,就可以做各种随机排列组合。
比如人物是老板,话题是升职加薪,情绪可能是理性的或愤怒的,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推进。
这样的选题本身引入了大量的随机性,更可持续,不容易枯竭。
再聊聊目前你所看到的视频号主要玩家们都有哪些常见的变现方式,以及变现效率怎么样?
目前看,视频号最好变现的还是接不看效果类的品牌广告。
另外,直播也肯定是一种常见变现方式,可以自己带货,也可以为其他机构和商家提供销售线索。
目前自己带货的还不多。
刚才聊的是直接通过视频号变现的方式,以我的观察,
视频号的价值可能将来更多需要和微信生态下的社群、公众号、小商店等功能结合到一起来看才会有更大的想象力。
另外,
可能视频号跟一些传统已经做得比较大的生意结合起来也会产生些新的可能。
你在这两方面有没有一些其他观察和思考?
视频号对于偏知识类的网红和KOL个人变现能力的加持会非常显著。
比如我做一个知识网红,只要内容输出能力有保障,质量过硬,就能通过公号深入地影响用户,通过社群跟用户建立一些联系,通过视频号跟社群之间打通。
尤其在直播场景下,借用红包等玩法跟社群更好地互动,同时做一些成交和变现。
视频号跟公众号、社群之间的打通和配合方式也还在逐步演化,还不定型,所以据我观察目前在大力做变现的人还是很少,
大家目前还是在疯狂涨粉,
在视频号早期,
大部分人不会为了变现而去牺牲掉涨粉的机会。
我听到一种说法:在抖音快手上,完播率是核心指标,但在视频号上,点赞才是核心运营指标。你怎么看?
我觉得对视频号来说,
完播率相比点赞可能仍然是更重要的指标。
当然现在视频号的数据体系并不透明,我们也没有官方依据来判断说到底完播率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流量。
我的感觉是,
“
把点赞作为核心指标,在社交链条中放大‘点赞’”这个事有点天然跟人性作对。 用户的点赞,是在宣告自己的社交品位。
我觉得只有完播,完播是最诚实的
,
不喜欢看就是看不完
。
嗯,不过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些不同的思考。
放大“点赞”可能确实会是
个重要的差异,也可能是视频号跟抖音、快手之间的某种本质差别。
我
觉得视频号的第一核心指标未必是流量。
过去20年,互联网世界从最早的BBS、SNS发展到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有很多逻辑还是很值得面向过去参考借鉴的。
你会发现,像
微博和抖音这样的地方,
他们
是要通过内容来快速构建一个流量生态,他们的内容是为流量服务的。
所以,在微博、抖音这样的平台,最为主流、支柱性的内容一定会是明星娱乐、段子、社会新闻、奇闻异事、情感、时尚、游戏这一类的内容。这些内容口径最大,最容易吸引眼球和注意力,如果一个平台要依靠内容来快速放大流量,它们应该是优选。
同理,在微博、抖音这样的平台,因为它是这么长起来的,流量肯定会是第一指标,很多逻辑也会完全导向“流量”。
但微信不一样——它并不是要通过内容来从0创造一个流量生态。相反,它是已经有了巨大的流量和自己的护城河,现在需要更多的新型内容供给来服务于现有的用户们。
而
微信最大的价值和护城河,是“关系链”。
你能想象现在视频号完全以流量为导向,
把娱乐、情感、游戏等大口径话题下的明星、大V们都吸纳过来,让他们大量来视频号直播、发内容,同时也完全围绕话题来做视频号的运营吗?
如果这么做,等同于要把微信原有的完全基于关系链的流量生态完全颠覆掉,做成另外一种样子。
这太不可想象了,试着在微信里再造一个抖音的逻辑也很明显是一招臭棋。
对视频号,我觉得流量或日活肯定会看,但可能不会是第一指标。
相反,视频号肯定不应该像抖音那样,让用户每天一直刷大量内容停不下来,而是应该让大量视频内容能成为微信关系链和社交互动过程中的
润滑剂。也就是:
用内容来服务已有的关系链,让微信的关系链变得更有价值+更牢固。
因此,视频号的第一指标,也许是有价值的内容供给数量和创造能力。
流量本质上是视频号的附属产物,或者是激励创作者的手段。
站在这个层面看,我们该怎么判断在微信里什么样的内容更有价值,更能服务于关系链?那肯定是用户愿意在微信里分享给其他人看到的内容。
我由此觉得,在视频号里更可能存在“点赞”的权重大于“完播”的逻辑。
那我转换下角色,再补一个问题——你觉得对比过去的微博、抖音、快手等,视频号生态的发展过程会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作为运营者,有哪些该注意的?
我觉得,回顾从BBS到SNS到微博、微信公号、抖快的所有新媒体流量平台的发展历史,任何一个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一定会有几个阶段。
这个阶段里,
平台往往会优先鼓励大家用最低成本最快的方式,把内容消费供给能力做起来。
所以很多新媒体平台,一上来往往会
先吸引到一批流量玩家,他们是勤劳的小蜜蜂,会在全网搜集搬运很多现成的优质内容到平台来获取流量。
并且,
一个新媒体平台早期往往会侧重偏向大口径或更普适的话题品类
,
包含且不限于娱乐、搞笑和段子,还有鸡汤、情感、星座、心理等都非常普世。
所以,在一个新媒体平台上,早期特别容易看到很多人通过搬运一些鸡汤、段子、时尚、星座等内容来把自己做成大号。
就我自己观察,当前视频号似乎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但它也已经在逐渐往后走了。
再往下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平台开始大量扶持原创。
因为平台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内容了,也有人来稳定地消费了,这时候就要
解决独特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所以,一个新媒体平台发展临近中段、流量已渐渐有起色之后,对原创内容的扶持或重视程度会显著加强。
视频号现在还没有到这个阶段,还处在需要有大量搬运内容,先填充整个生态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几个月或小半年的时间,它会进入到原创内容占据半壁江山的状态。
综上,我觉得当前视频号的机会一定属于流量玩家,或者是早期特别擅长搬运,擅长低成本复制成熟内容的人。
可能三四个月之后,机会慢慢地开始属于内容创作者,一些真正有原创能力,有内容输出能力的人。
再往后一点才会
逐渐有很多大品牌入驻
,带来更多的变化。
那你对于一些更加垂直细分领域的运营者们要做视频号有什么建议?
还是那个逻辑,像
微博和抖音这样的平台,大的流量支柱性话题大都逃不出娱乐美妆、情感、心理、游戏等类似领域。相对偏小众和垂直的话题,在较长时间里往往处在边缘位置,只有平台已经非常成熟了,才会逐渐有一些长尾流量能够逐步分配给到你,而且一旦有人在其中占据头部位置了,你再做就很难。
但如果在微信的生态里边,因为基于关系链和圈层,甚至也能跟社群做更多结合,这个状态肯定不一样。
首先是,小众和垂直方向肯定任何时候都能做,无需非要等平台成熟。
其次是,哪怕你不是头部,但你能够获得用户信任,有一批忠实粉丝和拥趸,那跟社群结合起来,你也一定有得做。
所以,我认为视频对很多垂直领域的KOL和知识网红们是更好的。
甚至,如果我来想,我会觉得整个视频号生态要能做到90%以上的早期公号里面的知识KOL、知识网红们都能迁移过来,且用视频号很好地变现,基于流量能赚到钱,视频号这个事才能算真正成功。
作者
:
黄有璨,“
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一书作者;
考拉,新媒体裂变增长专家,创办“考拉新媒体导航”,第一批入局下场实践的视频号玩家之一;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京东云今天起全面开放云计算服务
上一篇:来了!沃尔玛联合京东,大量招募中国卖家!打造全球跨境电商市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