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23年,家乐福也将退出中国?
入华23年,家乐福也将退出中国?
北京某家乐福门店。(图片来源:中新社)
2018开年以来,除了水土不服,正式退出中国市场的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外,家乐福最近也是风雨满城了。
尽管家乐福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自5年前就开始了,但相关传闻最近一个月内就传播了两次,让这位法国第一大零售商在中国萌生退意的戏码愈发逼真。
商超巨头节节退败
一个月内两次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家乐福否认将出售中国业务
法国商超巨头家乐福18日再次传出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法国《回声报》当日报道,家乐福提议将中国业务出售给欧尚、阿里巴巴。对此,家乐福集团随后发声明予以否认。
北京《新京报》报道,近年来,传统零售业整体表现欠佳,家乐福去年第三季营收下降5.4%,市场上曾多次传出其将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英国《金融时报》本月17日消息同时称,家乐福下调盈利预期,这是6个月内第二次下调,其新任管理者计划在下周推出转型计划。
在18日的声明中,家乐福强调了其自2015年起在中国实施“多业态、多渠道、多平台”新发展战略以来,推出的“Easy家乐福”便利店、“家乐福网上商城”等新业态。
去年12月20日,法国《Capital》杂志也曾报道称,家乐福首席执行官Alexandre Bompard已聘请三家投行研究剥离中国、阿根廷和波兰业务的方案。《Capital》还援引公司内部资料报道称,家乐福在法国的超市与大卖场的销售滑坡势头正在加速。家乐福随后予以否认。
从独领风骚到被逼墙角
曾是中国大卖场巨头,因不思进取错失转型机会
如今,家乐福多少有些被逼到墙角的尴尬,这和这家法国零售巨头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引领风骚的姿态完全不同。
上海界面新闻报道,1999年,法国人施荣乐(Jean Luc Chereau)被家乐福法国总部从台湾市场转调至中国大陆,负责中国市场的业务。在施荣乐任期的7年时间,家乐福完成了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布局,一共开店81家。尤其是2003至2006年的3年间,家乐福门店数以每年16家的速度递增。这也使得家乐福在外资零售始终保持门店数第一,成为中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
家乐福中国前高管张宏兵还记得当时家乐福新店开业时的场景。开门前等待入场的消费者会挤满卖场大门,货架上为开店而设置的优惠商品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售罄。家乐福在当时中国人眼中,是一种颇为高级的卖场购物模式。它与这个国家此前流行的小卖部完全不同,大卖场是一种新时尚。
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突破100家。而当时的沃尔玛在中国仅有60多家门店。
然而,家乐福在华形像开始从2010年逐渐坍塌。在此之前,家乐福内部已发出了不少危险的信号。
在施荣乐时代,灵活放权的管理战略让家乐福实现了门店的急速扩张以及高度的本土化。但这也给后来的家乐福发展埋下了隐患。例如门店权力过大导致总部无法集权,这进一步导致各个门店质量差异较大。一旦店长管理能力较弱,整个门店就很难经营出色,个别门店甚至表现糟糕。这样的弊端,在2008年之后,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很容易被暴露。
张宏兵把2008年视为家乐福在中国发展史上受到的最严重的外部因素冲击。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巴黎遭到不公待遇。中国民众把愤怒发泄在了法国企业家乐福升上。抵制家乐福,零售行业提及2008年不会绕开这个话题。
“于是政府对家乐福也开始若即若离。这之前家乐福可是最受地方政府欢迎的外资企业之一,他们会拿出最好的位置收最低的租金给家乐福,但2008年之后变了。”张宏兵说。
但最致命的因素还是内部的不思进取。张宏兵在家乐福工作的时间,正好是家乐福在中国最为成功的十几年。内部也曾经发觉大卖场本身已经出现了问题,“但家乐福那时是处于躺着赚钱的阶段,没有人管那么多。不思进取,错失了几次转型的绝佳机会。”张宏兵说。
2010年7月,家乐福西安小寨店关店。这是家乐福第一次关闭在中国的门店。
变革起步晚,在华颓势难挽回
门店数量被大润发、沃尔玛超越 业绩利润双下滑
如果把市场竞争视为一场游戏比赛,那么2010年前后家乐福还有续命时间。
上海界面新闻报道,当家乐福开始出现关店危机时,永辉超市才刚刚从福建扩张至北京,并步入资本市场。它的门店毫无设计可言,大红色的招牌带着一种土气。而大润发也一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低线城市策略,大卖场的需求仍然旺盛,还没有显现出颓势。加之大润发在成本方面控制得不错,单店平均盈利能力高于沃尔玛和家乐福。
家乐福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但是它并没有付诸行动。直到2015年,家乐福才开启了在中国的最大变革。这些变革主要包括三个较大的方向——集中采购权、开建配送中心、上半年上线电商业务。
“太晚了。”零售行业资深人士陈岳峰如此评价家乐福随后的一系列动作。2009年,家乐福的门店数量被大润发超越。2010年,家乐福的销售额被沃尔玛超越。
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到双下滑的阶段。 到了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亿元。而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
家乐福在零售模式上的一些新尝试,也没有成为拯救其颓势的超级英雄。2014年,家乐福在上海推出橙色鲜亮的“Easy家乐福”便利店;随后一年,家乐福开出了购物中心。2016年,它还将部分门店调整至24小时营业。但这些尝试都不被看好。
“便利店不像便利店,小超市不像小超市,家乐福完全找不准定位,毕竟小业态和大卖场的经营完全不一样,粗放式和精细化的风格完全不同。”张宏兵说。家乐福虽然在欧洲有4000家便利店业态,经验丰富,但在中国仍然不能解决规模和效益的均衡问题。
不少评论声音称,时至今日,市场甚至已经开始怀疑家乐福的价值了。“家乐福现在比较值钱的要数那些位置绝佳的网点了。”陈岳峰说,“不过家乐福进入中国23年,要考虑一些门店租约到期的问题,续租的风险非常大。”
所以说,不管是玛莎百货还是家乐福,水土不服是不可挽救之颓势!
本文整理自侨报网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优质公众号推荐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