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等19家平台被锁定!泰国监管再加“砝码”

编辑|果然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4
TikTok Shop10月起将收取这项费用
泰国全面升级监管:Shopee等19家平台被“锁定”
图源:TikTok Shop
据TikTok Shop通知,2025年10月1日起,泰国时间(GMT+7)的每一笔成功交付订单,TikTok Shop都将向泰国商家收取1.07泰铢(含税)的平台基础设施费——无论订单包含1件还是多件商品,这笔费用都固定不变。
这则收费通知看似是TikTok Shop的单次商业调整,却揭示了整个东南亚电商行业的共同走向。早在此前,Shopee、Lazada等头部电商平台已在泰国乃至东南亚多个市场,相继推出了类似的收费项目。
若将平台的集体收费行动,与泰国近期密集出台的电商监管政策关联观察,便会发现这绝非单纯的“成本转嫁”,而是一场源于系统性监管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一边是平台运营成本因合规要求而水涨船高,另一边则是平台通过收费模式将部分压力转移给商家。
如果您对平台收取基础设施费有其他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共同探讨,同时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与更多卖家交流运营经验。

监管重拳!19家平台被“锁定”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泰国电子交易发展署(ETDA)以2022版《数字平台服务法》为基础划定的严密监管网络。2025年7月,泰国政宪公报网站发布公告,明确19家商品销售类数字平台需严格遵守该法规定,新规自7月10日起便已生效。
这份几乎囊括泰国电商市场所有核心玩家的名单,标志着监管进入“全覆盖”时代:
-
综合电商巨头:Shopee, Lazada
-
跨境电商代表:TEMU, AliExpress, Taobao, eBay, Alibaba
-
垂直领域平台:二手车(One2car.com)、分类信息(Kaidee.com)、家居(NocNoc)等
-
其他本土玩家:Grab, LINE SHOPPING, SCGHome等
平台承担四大责任:
🌟风控前置:评估欺诈、质量等风险,制定管理方案(如对高风险品类设专项审核);
🌟源头审核:商品上架前全面收集并核查卖家身份、资质及产品证明文件;
🌟信息透明:强制用泰文清晰展示商品关键信息(材质、规格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清理门户:建立问题商品预警下架机制,对违规卖家分级处罚(从限流到封号)。
硬核门槛:TIS认证+泰语标签,从源头锁死“三无产品”
🌟商品关卡:电器、建材等安全相关品类必须通过泰国工业标准(TIS)认证并贴标,杜绝未达标商品流入市场。
🌟卖家与标签关卡:
-
验证身份:个人卖家需提供地址证明,企业卖家需提交税务登记,确保“人证一致”; -
标签规范:所有商品必须贴泰文标签,注明成分、使用说明、制造商等信息。食品、药品等还需额外标注FDA标志。
这一系列措施直指泰国电商市场“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信息不透明、责任追溯难”的核心痛点,但也无疑大幅增加了平台的审核、验证和技术投入成本。
而除了上述端口的监管之外,物流作为承接电商的下游板块自然也是监管的重点。ETDA署长猜查纳透露,该机构正依据《数字平台服务法》起草新草案,要求所有电商平台必须为买家和卖家提供3-5家有资质的物流服务商选择,打破原有单一物流合作的垄断模式。
该草案预计于2025年9月启动讨论,最快年底实施。
细心的卖家可以发现,这份名单上没有“TikTok”的名字,ETDA表示,TikTok因自我定位为“社交电商”而暂时“缺席”19家名单。但ETDA已明确将于8-9月更新分类标准,将其纳入监管已成定局。这意味着TikTok很快也将面临同样的合规成本压力,其此次收费举措,或许正是为此未雨绸缪。

另外,说到ETDA之所以雷厉风行地推出如此细致严苛的监管措施,其背后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本土市场秩序的双重迫切需求。
动因一:重建坍塌的消费信任
随着泰国电商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也逐年激增,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ETDA 2025年发布的报告,在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期间,泰国当局抽查的4.6万个在线商品列表中,竟有1.6万个为非法商品,占比超过34%。这些商品种类繁多,从无绝缘认证的电器、过期食品到仿冒化妆品,不仅质量低劣,更对消费者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源:thainews
动因二:应对跨境电商冲击,维护本土市场秩序
跨境电商的快速扩张,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泰国本土市场秩序造成了显著冲击,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冲击首先体现在税收与价格的不公平竞争上。
前段时间,泰国工业部(MOI)便联合泰国工业标准协会(TISI)、贸易竞争委员会(TCCT)发起了新一轮“打击不安全进口商品”专项行动,这次行动重点针对的未获得TISI强制认证的电子电器产品。MOI公布的数据显示,这次专项行动查扣的货值总计约720万泰铢,包括电源插头、延长线、移动电源、空气炸锅等60万件商品,涉及三家进口仓库/公司、几十家零售网店。
图源:mgronline
据泰国执行官员称,所有产品均缺乏标准证书,且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口的。目前,所有被查获的未经认证商品已被勒令从电商平台下架。
另一方面,许多外国卖家未在泰国进行商业注册,不遵守当地产品标准与售后规定。一旦出现商品问题或纠纷,他们可以直接关闭店铺逃避责任,而泰国本土卖家则需承担高昂的合规成本。这种责任不对等的局面,严重扰乱了公平的市场规则。
为从根本上遏制数字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泰国贸易竞争委员会(TCCT)于2025年8月19日公布了《数字多边平台不公平贸易行为监管指南》草案。该草案首次针对电商领域系统性地明确了被禁止的反竞争行为,为平台经营划定了清晰的法律红线。
图源:Tilleke&Gibbins
草案将受规制的行为分为以下两大类别,共明令禁止11种具体做法:
一、价格相关反竞争行为(禁止以下5类行为)
-
掠夺性定价 —— 无合理理由设置超低价格,以排除竞争对手
-
价格平价条款 —— 限制卖家在其他平台以更低价格销售相同商品
-
转售价格维持 —— 强制要求卖家按指定价格销售商品
-
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实施差异化费率 —— 无正当理由收取过高费用或执行歧视性定价
-
利用算法操纵价格 —— 通过算法进行串谋或扭曲市场价格机制
二、非价格相关反竞争行为(禁止以下6类行为)
-
自我偏好行为 —— 在搜索排名、流量分配等方面优先展示自营商品或合作商户商品
-
捆绑销售 —— 强制要求商户或消费者使用指定服务
-
独家经营限制 —— 限制商家入驻其他竞争性平台(即“二选一”行为)
-
无正当理由的差异化服务 —— 对同类商户提供不公平的区别对待
-
滥用商户数据 —— 未经许可使用平台内商户的非公开数据
-
排他性串谋 —— 与他人合谋排挤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
此前,平台常以“商业自主”为由实施这些行为。该草案的出台彻底填补了监管空白且极具威慑力:违规平台将面临最高2000万泰铢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被责令暂停运营。
TikTok Shop等平台收取的费用,实质上很可能是将急剧增长的合规成本向商家进行部分转嫁。在泰国政府重塑电商生态、保护消费者与本土商户的强监管基调下,以往“野蛮生长”的模式已成过去。未来,平台需要在合规、成本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而这部分成本,最终很可能由整个产业链共同承担。












转载请与编辑取得联系,未经许可同意,违规转载、复制必究!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Keith律所代理德国艺术家Sebastian Marc Grafmann发起版权诉讼,涉及4张版权图片
上一篇:紧急扩散!复古蜜蜂、水彩插画、纱线架图案遭维权,这些坑别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