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割草机老将折戟清算
7月31日,杭州中院一场拍卖会像块石头砸进跨境电商圈的水面——老牌企业苏珀曼的346台智能割草机,连同一项专利,58.82万元起拍,却连个问价的都没有。
谁能想到,这些曾横扫欧美市场的“草坪管家”,如今竟成了落灰的库存?这哪是清仓,分明是给整个智能清洁行业提了个醒:技术革新的浪涛里,别说“老资格”,哪怕是行业拓荒者,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拍进海底。

图片来源:苏珀曼官网
数据从不说谎。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富世华以35%的份额稳坐头把交椅,宝时得从13%滑到10%,而九号、库犸动力这些中国品牌各占5%,科沃斯凭着2%的份额愣是跑出了“小而锐”的气势。
这数字背后,藏着最赤裸的规则:能持续砸钱追技术的,像坐了火箭;守着老本混日子的,只能被市场慢慢挤出去。
苏珀曼的故事,简直是本“成也技术,败也技术”的活教材。作为中国智能割草机的“吃螃蟹者”,它手里攥着38项专利,还拿过德国莱茵全球第二张GS认证,产品卖到过欧美十国——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唏嘘。
技术不等人啊。当九号的无边界割草技术已实现厘米级精度导航时,苏珀曼的产品还在为避开一块石头而反复碰壁——这样的代差,早已注定了市场的天平会向谁倾斜。

赛格威智能割草机器人,图源:九号公司
更要命的是缺钱。同行们融资扩产像打了鸡血,苏珀曼却拿不到新鲜血液,研发投入一年比一年少,最后掉进“卖不动就没钱研,没新东西更卖不动”的死循环。
连市场的脾气都摸不准:欧美用户对尺寸误差简直是“零容忍”,它偏不优化生产工艺,海运一缩水,高端市场的门直接就关死了。
赛道再险,总有生路
技术硬,才能扛住风浪。库犸动力的逆袭就很典型:自家研发的LUBAAWD系列,把“固态激光雷达+AI视觉”拧成一股绳,15分钟就能给5000平米草坪画张精准地图,碰撞风险降了九成,硬生生闯进欧美销量前三。
更绝的是它搞的“3D草坪打印”,让割草机摇身一变成“草坪艺术家”——这哪是卖工具,分明是在卖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库犸动力官网
跨境电商的巧劲,有时比蛮力更管用。安克创新就没走寻常路,在速卖通上搭起“海外仓+本地POP”的架子,新品在德国一周就卖了上万美元,还借着平台的百亿补贴,轻松撬开中高端市场。
这种“轻装上阵,快速周转”的打法,在红海竞争里简直是把“手术刀”,精准又致命。
把场景织成网,才不容易被替代。库犸动力在CES2025掏出泳池清洁机器人时,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割草机积累的客户和技术,还能用到泳池里?“庭院经济”这张网一织,用户粘性上来了,对手想抄都没那么容易。
AI大模型、北斗导航这些技术一掺和,割草机正从“半自助”往“全自主”跑。就像亚特电器的北斗导航款,用户在APP上画个圈,机器自己就能把草坪修得整整齐齐——双手?早就解放了。
跨境电商正在改写游戏规则。速卖通的数据摆在那:202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割草机出口额冲到10.1亿美元,同比涨了58.92%,亚马逊、TikTokShop这些平台占了七成销量。“线上直接卖+本地做服务”,这模式正把老外贸的规矩撕个口子。
品牌的分量,会越来越重。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时,科沃斯偏把产品均价提到6000元以上,销量还能涨271.7%。凭什么?人家早跳出了“比便宜”的泥潭,靠精准的用户画像和独一份的服务,筑了道别人难跨的墙。
从西施浣纱的丝线,到如今智能割草机的齿轮,绍兴这片土地上的产业故事,从来都是“变则通”的剧本。苏珀曼的退场,不是结束,是给所有玩家敲了警钟:在这个技术按月迭代的时代,创新得刻进骨子里,用户需求得融进血脉里——不然,再大的盘子,也容不下停滞不前的脚步。

图片来源:苏珀曼官网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