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发布2025年AI三大预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有哪些机遇?AI行业创新机会在哪里?|科技投资观

执牛耳传媒 2024-12-25 1162

图片

编辑 | 执牛耳(ID:ZhiniuerMedia)
转载请务必注明以上信息
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中,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AI)的不断迭代,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2025年AI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如何抢抓人形机器人产业“最近的未来”?“AI+硬件”产品的核心竞争维度又有哪些?

执牛耳(ID:ZhiniuerMedia整理了来自红杉资本、毅达资本、峰瑞资本、义柏资本等投资机构的观点,希望能够从投资者的独特视角,为读者打开新大门,带来新思考。



图片

红杉资本:2025年AI的三大预测


投资案例:字节跳动、云鲸、小鹏汽车、蔚来等。

1. AI五强成为“决赛圈选手”

2024年,大模型竞赛异常激烈,五家公司成为“决赛圈选手”:微软、OpenAI、Anthropic、Meta 和 xAI。

谷歌:通过自研TPU芯片、自建数据中心和强大的内部研究团队,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掌控,使其在AI竞争中占据独特地位。

OpenAI:拥有无可匹敌的品牌认知度,OpenAI成为收入增长最快的AI公司之一(据报道年收入超过36亿美元),其品牌优势为其吸引了大量用户和企业客户。

Anthropic:吸引了包括从OpenAI离职的科学家在内的大量研究人才,人才聚集使Anthropic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保持竞争力。

Meta:凭借在Instagram、WhatsApp和Facebook上的强大分发优势,Meta全力押注开源战略,发展开源模型,吸引更多开发者和用户参与Llama生态系统,推动技术传播和应用场景拓展。

xAI:迅速部署了拥有10万GPU的巨型集群,xAI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领先,为模型训练和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

2. AI搜索成为杀手级应用

2025 年,AI搜索引擎将成为AI行业的杀手级应用。Perplexity 自推出以来一直表现不俗,月活跃用户已达 1000 万。OpenAI 的 ChatGPT搜索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与传统互联网搜索相比,AI搜索有着一定的优势:

(1)语义理解与精准匹配
(2)专有数据支持
(3)格式化与多模态内容
(4)界面设计与工作流集成

AI搜索可以在语义上进行更深入的搜索,因此其功能强大了一个数量级。它可以显著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3. AI算力价格下降,资本支出趋于稳定

2025 年将是 AI 资本支出趋于稳定的一年。

届时,科技公司将会专注于按时按预算完成新项目。并将新的AI能力推向市场,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随着 新数据中心产能的释放,AI算力价格预估会继续大幅下降。这对初创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会激励更多的创新。随着竞争格局的清晰化,到 2025 年底,新的AI行业发展轨道将更趋于稳定。

——编译自红杉资本官网


图片

毅达资本: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机遇


投资案例:同川科技、钛虎机器人、剑桥科技、伯特利、艾科瑞思等。

当前,人形机器人因其广阔发展前景,被看作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行业内外产生这样的期待不仅由于比亚迪、小鹏等国内龙头车企纷纷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更由于中国企业在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方面已从落后、跟跑转变为引领的态势。

去年11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申请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累计申请数量已达6618件。

“作为人工智能和物理世界融合的重要载体,人形机器人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有力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袁亚光介绍,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层面,全球目前处于同一起跑线。随着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提速,许多新的投资机遇也将积极涌现,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创新突破。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软硬件,在视觉、触觉等传感技术的提升、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将引发产品的创新迭代,带来新的增长点。

其次是国内零配件企业红利。正如同川科技,掌握传感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企业已在其他工业赛道长足发展,他们的能力复用到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的自研工作中,有望率先获得产业红利。

此外,车企跨界的优势也将为国产人形机器人赋能。车企凭借成熟的感知、算法技术,复用汽车供应链,将降低机器人成本,同时提供重要应用场景,增强人形机器人越障能力。

图片


“当前我们站在人形机器人的赛道起点去看未来,这条路或许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任何一个对于规模化以及降本有极度苛求的新兴产业,在中国发展都有独特的优势,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大有可为,这是中国制造的自信。”袁亚光说。

——毅达资本《毅达资本袁亚光: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抢抓人形机器人产业“最近的未来” 》


图片

峰瑞资本:2025年AI行业的创新机会


投资案例:晶泰科技、Unity、炎明生物、三顿半、翼菲自动化等。

聚焦AI行业的核心问题,未来AI行业有哪些新的可能性?峰瑞资本的核心观点如下:

·算力瓶颈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和建设问题,而是影响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变量。

·我们逐渐进入一个多模态灵活转换的新时代。简单来说,就是用AI实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及其他更多模态之间的互相理解和相互转换。

·在人类劳动的未来图景中,劳动形式正在逐步“软件化”。复杂劳动被抽象为可调用的软件服务,劳动流程被大幅标准化和模块化,劳动能力像“即插即用”的工具一样易于获取。

·AI行业目前仍处于严重亏损的阶段,商业化进程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云厂商不仅掌握着庞大的商业生态和技术资源,还拥有数千亿美元的云服务市场规模。它们是产业链中毋庸置疑的“链主”。

·2024年,头部AI应用的品类变化并不显著。创意工具(如图像和视频内容创作)依然占据最大比重。

·ToP(面向专业用户)应用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ToB(面向企业)应用发展路径相对复杂,ToC应用面临较大的挑战。

·在AI应用领域,Copilot和AI Agent是两种主要的技术实现方式。Copilot可以理解为“辅助驾驶”,适合拥有先发优势的大厂。AI Agent可以视作“自动驾驶”,或许适合有足够创新能力的创业公司。

·北美和欧洲贡献了AI移动应用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这也是众多中国AI公司积极出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峰瑞资本《展望2025,AI行业有哪些创新机会?| 峰瑞报告》


图片

义柏资本:“AI+硬件”产品的核心竞争维度


投资案例:智云天工、潞晨科技、未来机器人、睿思科技等。

参考业界标准和Mark Weiser的理念,我们认为产品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品牌和市场是“AI+硬件”竞争维度中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要求企业不断推出具有独特性能的产品、给予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打造品牌以及打开销售渠道。

·产品功能方面:通过高性能计算资源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例如,家用巡逻机器人能够在本地进行实时视频分析和异常检测,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用户体验方面: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交互体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场景中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智能宠物门通过分析宠物的行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提醒;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和场景,AI游戏灯光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灯光效果,提供最佳的视觉体验和氛围。

·品牌和市场方面:对于AI+硬件的冒险者而言,当前技术无法实现我们所想的智能助手的效果,找准产品的目标市场,或为现在前景最明晰、成功概率最大的一条道路,


1)选择一个行业集中度低的大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2)或选择超小市场,尝试成为头部玩家;
3)或冒产品创新的风险,开创品类,类似AI PIN、Rabbit R1和Friend,风险与收益并存。

按照市场大小和集中度,可以从四个维度分析目前AI硬件产品的市场机会。

·在集中度高的大市场中如PC、手机、AR/VR等,核心在于产品升级,市场属于头部大厂之间的竞争;

·在较为分散的大市场中,如耳机、眼镜等,核心在于运营管理,通过营销手段快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价格战必不可少,考验公司的资源整合以及成本控制能力;

·在集中度高的小市场中,如NAS,核心在于功能创新及增强,深度洞察用户需求,提供更符合用户偏好的解决方案;

·在较为分散的小市场中,如玩具、情感陪伴等,核心在于产品品类的定义,找到可能成为市场爆品的产品机会。

——义柏资本《AI硬件专题:“AI+硬件” or “硬件+AI” | 义柏研究院》


凡「执牛耳」未标注原创文章,均系转载、摘录内容仅为学习之目的分享。「执牛耳」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延伸阅读:


🔗执牛耳“出海主场趋势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群邑Milton Liao:以“一国一策”助力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第3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2024数智生态发展大会圆满举行🔗执牛耳《全球数字营销商业服务生态图谱》4.0版正式发布🔗AI让营销平权   🔗藏在GMV里的生死时速🔗DTC战略失灵? 🔗现象级游戏IP的营销路径🔗Outbrain助力科技品牌出海🔗总裁抢了超头主播的生意🔗消失的品牌部,是营销3.0时代敲响的警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Anker疑撤出TEMU,亚马逊官方回应‘二选一’传言!

上一篇:Anker退出Temu,到底和亚马逊有没有关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执牛耳传媒

执牛耳-面向全球的数字营销商业信息门户,创办于2015年。以#连接数字商业 赢在数字营销#为核心理念,旨在为行业带来“更懂营销的科技商业报道”。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