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专访|东南亚消费市场“今夕何夕”?我们跟ATM Capital创始人聊了聊

36氪出海 2024-12-05 3092

图片


图片


“未来十年可能会出现20-30个具有中国背景的全球化消费品牌,其中一部分将从东南亚起步。”


文|常薇倩
编|Jason

2024年,中国消费品牌在东南亚市场传回了不少新消息:小米在取得手机市场一席之地后,即将开拓东南亚家电市场,是小米家电的出海首站;在新加坡之后,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即将进军马来西亚。

与此同时,一个更有趣的变化正在发生:越来越多中国创业者选择在东南亚地区扎根发展。2021年成立的化妆品品牌 Y.O.U 成为印尼市场前三;专注母婴用品的 MAKUKU 用不到两年时间成为印尼第三大纸尿裤品牌;更多食品饮料、家居百货赛道的中国品牌正在市场站稳脚跟。

作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东南亚拥有超过6.7亿人口,年轻人占比接近40%。市场研究机构 eMarketer 预计,到2025年该地区的零售总额将达到1.8万亿美元。但与中国不同,这里的品牌竞争格局尚未固化。

根据印尼工业部的数据,目前该国约70%的快消品市场仍由欧美和日韩品牌主导。但在三四线城市,国际品牌往往因价格过高难以触达用户,消费者只能选择良莠不齐的本土品牌或白牌产品。

2017年,在多数资本还在观望东南亚市场时,ATM Capital 团队选择前往印尼扎根。他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东南亚,一个活跃的中国创业者社群正在形成,供需缺口让他们嗅到了机会。

近期,我们与 ATM Capital 创始人屈田聊了聊。在这次对话中,屈田讲述了他看到的东南亚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以及一批中国创业者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开创属于自己的全球化故事。他预测,未来十年将会出现20-30个具有中国背景的全球性消费品牌,其中一部分会从东南亚起步。

以下访谈内容经过了不改变原义的编辑, 其中 Q 代表36氪出海,A 代表 ATM Capital 屈田。


谁在东南亚等风来

Q:首先,让我们聊聊这两年东南亚市场整体趋势的变化。2020年和2021年,东南亚创投市场异常火爆,但近两年的氛围似乎有所变化。从您的观察来看,市场经历了哪些明显的转变?

A: 这几年东南亚的创投市场确实在发生一些变化。首先,在基金层面,2020年和2021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货币超发,全球的私募市场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点。近两年,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进入东南亚的资金大幅减少,新的投资活动也显著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Q:资金退潮时,创业生态有什么变化吗?

A: 疫情前,东南亚创业主要是本土团队。2020年和2021年,许多本地互联网公司获得投资,诞生了数十个独角兽。但由于当时电商、消费能力和在线支付的发展限制,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未得到验证,导致后来估值和融资困难。

另一类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创业公司,这类公司在疫情前及疫情期间数量相对较少,但没有陷入2021年的估值泡沫,一直发展比较健康,尤其是一些电商物流领域以及消费零售行业的公司。随着美联储转向降息,我们预计会有更多投资人重新关注这片市场。真正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年迎来转折。

Q:ATM Capital 长期关注消费零售赛道,你们为什么看好东南亚消费零售市场?

A: 首先是人口结构优势。当地人口年轻,消费能力强,而且消费意愿很高。居民不太注重储蓄,收入大部分用于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但供给相对不足。所以只要找准供需缺口,市场机会就在那里。

Q:你所说的“缺口”在哪里?

A: 我们投资的很多品牌,从品类上看在东南亚基本是欧美品牌主导,甚至某些品牌占据30-40%的市场份额。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并未被满足。

主要问题在于产品结构:欧美品牌通常追求高客单价和高毛利,导致优质产品价格超出大众消费能力。他们可能也会推出平价产品,但质量往往大打折扣。另外,这些国际大牌的线下渠道主要集中在全国性连锁店,不太注重下沉市场,购买并不方便。他们对电商也重视不够,要么产品性价比不高,要么让用户因价格和购买不便望而却步。

因此,我们投资的品牌抓住了这个市场空白——提供有品质保证又价格实惠的产品,同时更注重电商和线下渠道的铺货。

Q:你之前说过一些高性价比的大众品牌在东南亚更有市场,目前这条赛道的的创业生态怎么样?

A: 本地创业者中不太容易找到愿意做大众品牌的人。当地各行各业多由职业经理人主导,他们习惯在大公司工作。即便有人创业,往往是海外留学归来的,他们更倾向于做互联网科技相关的项目,认为那更酷、更潮流。

中国有不少创业者愿意做大众消费品,但在中国做大众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比如做矿泉水要和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竞争,机会已经不大了。东南亚现在还有这样的机会窗口,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创业者过来。

Q:那针对中高端人群的品牌呢?在东南亚有市场吗?

A: 也有一定市场,但要看具体怎么做。中高端品牌在新加坡、雅加达和曼谷等中心城市开设几家店,也能取得不错的业绩,但在单一国家的体量可能难以扩展至很大,得通过覆盖更多的国家或者一线城市,来扩大自己的盘子。


中国品牌的出海路线图

Q:在你看来,中国品牌想要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是否存在一些普适的路径?

A: 目前我们观察到两种主要做法。

第一种是采用跨境电商模式,或在各个国家寻找代理商,这样可以同时拓展多个市场。但通常通过这种做法在各个国家的业务规模会遇到瓶颈,一个国家可能做到几个亿就难以突破,因为跨境供应在东南亚并不是主流。

第二种策略是首先选择一到两个国家进行重点发展,随后逐步进入新市场。针对每个目标国家的市场,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而不仅是将中国的产品线直接复制。在目标国家建立本地团队,初期从电商渠道开始,比如通过 TikTok 购物推广和电商平台,随后迅速拓展到线下渠道。

如果产品在质量和性价比上有明显优势,且本地团队强大,那么第二种模式更有发展潜力。一旦在一个或两个国家成功运营后,就可以将该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度本地化”模式。

Q:从一个市场复制到另一个市场,难点在哪里?

A: 关键在于能否组建优秀的团队。

许多欧美大牌在东南亚国家都有业务,但在单个国家的团队不一定“能打”。原因是在于欧美品牌倾向于雇佣职业经理人,但每个国家都有其差异,需要该国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策略,跨国公司又往往不能给予职业经理人足够的授权和支持

我们认为,创业者比职业经理人更合适做品牌出海,因为他们有更强的动力去适应市场。适应市场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深入了解市场,包括用户、渠道、竞争对手以及国家政策;其次是培养本地团队,包括促进本地员工和海外团队员工的融合。

Q:中国团队和东南亚本地团队往往在职场文化上存在差异,团队组建的关键是什么?

A: 首先,创始人或海外负责人应该常驻本地,并具备强大的领导力和企业文化影响力。其次,公司需要筛选出符合企业文化、具有进取心并能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本地员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激励。

实际上,东南亚国家有很多成功的华人商业群体,这些国家的企业文化吸收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很多东南亚地区并不排斥中国的价值观。

Q:现在我们谈中国企业出海,有两种主要路径:一种是像小米这样的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另一种是像极兔这样“生而全球”的企业。您觉得这两类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各自面临什么挑战?

A: 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和本地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企业出海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创业者或者职业经理人。很多中国企业实际上是老板在远程遥控,这就导致企业难以充分发挥潜力。即便是成功的大企业,要选派一个强有力的人才常驻海外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相比之下,那些“生而全球”的团队就有明显优势。因为他们的创始人和核心团队从一开始就立足海外,天生具备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基因。中国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都很强,比如说一个中国人在印尼待个两三年,自然就能适应当地社会——这就完成了国际化。然后他再带领核心团队过来,大家都适应了本地市场,再组建本地团队——这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本地化。

Q:未来五年,什么样的品牌更有可能继续留在东南亚?

A: 主要是那些适合电商渠道的品牌,比如化妆品、服装鞋帽、家电、家居百货、食品饮料等。但要注意的是,仅仅抓住电商红利是不够的,电商平台本质上是加剧了品牌间的竞争。

品牌想要长期发展还需要其他支撑。对于拥有中国背景的品牌来说,无论是初创品牌还是中国品牌的海外分支,电商在起步阶段固然重要,但能否建立起线下渠道优势才是关键。品牌的线下渠道覆盖率、货架位置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这些才是品牌的根基。如果只依赖电商、价格战和促销活动,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品牌认知度。

另外,建立本地化供应链对消费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像印尼这样的大市场。单纯依赖进口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必须通过自建工厂或本地供应商来建立本地供应链。品牌、产品服务和供应链都需要建立核心优势,这一点与在中国市场打造品牌的本质是一样的。

对于刚起步的小品牌或资源有限的品牌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初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但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必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下一个极兔”会在哪个方向

Q:ATM Capital 在东南亚投资了很多不错的品牌,最早是如何发掘这些团队的?

A: 2017年我们刚到印尼时,发现当地已经有一个活跃的中国创业者社群了。许多人在东南亚经营了一段时间,对当地市场比较了解,也在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比如 Y.O.U 的创始人观察到印尼女孩很喜欢化妆,但国际品牌价格太高,本土品牌虽然便宜但质量不佳,这中间存在一个“大众品牌”的机会。综合考虑后,我们共同孵化了 Y.O.U 这个化妆品品牌。

Y.O.U 的成功让我们开始探索其他消费品牌的投资和孵化机会。我们注意到印尼的母婴市场很有潜力,东南亚新生儿数量可观,印尼、菲律宾加起来的新生儿数量接近中国。经过讨论,我们就决定孵化一家母婴品牌,于是开始系统研究和找人,后来就有了 MAKUKU。

所以,与其说是“发掘项目”,不如说是共同创造。

Q:这两年好像很少看到 ATM Capital 对外公布新项目?

A: 我们比较低调,通常会等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对外公开。对于一些早期的项目,即便团队很强、方向很好,我们也觉得现在谈成果为时尚早。过早曝光反而会给团队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实际上,我们在消费品牌、连锁服务和文化教育领域都有布局,而且每年都在持续投资。

Q:会担心在东南亚找不到“下一个极兔”吗?

A: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下一个极兔”了。我们追求的是企业能否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能否在较大的品类中于多个国家做到第一或前三。

我认为机会的核心在于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要能随着公司成长不断进步,跟上市场节奏,还必须能坚持下去。如果能健康持续地成长,我们相信市场上一定会出现一批具有中国背景的世界级品牌。

如果按照我的定义,那可能不止一个极兔,对吧?我估计会有五到十个中国背景的公司从东南亚出发,成长为全球性企业。所以,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否成为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这是我更关心的。

Q:你为什么认为中国背景的团队能在东南亚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

A: 这基于我们的几个判断。首先,从人才来看,中国市场已经证明了中国企业的全球领先能力,无论是产品性价比还是渠道能力都很强,只是国际化程度还不够。 其次,全球新兴市场普遍存在消费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东南亚只是一个缩影,拉美、中东和非洲都存在类似空白。如果中国背景的公司能成功实现国际化,这些市场就可能被他们占领。

Q:金融科技企业在东南亚讲述的故事与消费零售很相似,但 ATM Capital 似乎很少投资这个领域,为什么?

A: 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与当地消费能力密切相关。东南亚市场收入水平较低,限制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许多公司对单个用户的授信额度很低,因为用户本身没有能力借入和偿还更多资金。也许五年后,当用户消费能力增强,能够承担更多信贷时,这个赛道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Q:现在已经接近年末,你明年会重点关注哪些投资方向?

A: 我们会继续沿着消费零售和连锁服务两条线发展。一方面寻找优秀的团队和品类来孵化新公司。另一方面,这两年我们投资的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已经逐渐适应 当地环境 ,可能明年会进入快速发展期。有些在印尼做得不错的公司也在考虑进入更多国家市场。所以重点是这两件事:陪伴已投企业持续成长,同时继续寻找能在东南亚扎根的优秀团队,创造新的机会。

图|Unsplash



图片

图片

活动|全球化实战论:企业出海实践经验分享(二)

36氪出海将于12月19日下午2:00在北京举办主题交流活动。我们邀请到来自商米科技的重磅嘉宾,为出海企业分享其成长为出海独角兽、业务覆盖200+国家和地区的的进阶之路,以及国际化业务中诸多挑战的应对之策。如果您希望深入了解企业出海的实践经验和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方法,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活动报名将于12月18日中午12:00截止。


图片


图片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图片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5,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必看!2024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参会全攻略!

上一篇:新起点,新征程:易税通本部在深举行盛大乔迁仪式,开启企业发展新篇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6氪出海

脱胎于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36氪,「36氪出海」将为大家一站式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服务出海创投生态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