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贸企业解散裁员、停产结业这样的故事还在频频上演。
受到全球经济不稳定、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老牌外贸企业近年来接二连三地破产倒闭,惹人叹息。
近日,深圳万威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威电子”)发布公告,正式宣告已经破产清算,并解除与全体职工的劳动关系。至此,这家有着35年发展史的老牌外贸大厂宣告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卖家看到“万威电子破产清算”的消息后感慨道,当年他98年来深圳打工,在那个米粉卖1.5元/份,快餐卖两块钱的时代,万威电子厂普通员工的底薪+加班费,每个月可以领到1000多块钱。当时厂里有2万多工人,90%为女工,男工没技术的几乎很难进去。
确实,对不少曾经在这里奋斗过的跨境人而言,这可能很突然。但事实上,破产的警报早已被拉响。
今年9月底,万威电子母公司万威集团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万威集团总营收5108.4万港币,毛利1743.6万港币。截至今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超出总资产约3.35亿港币,银行结账及现金约为58.7万港币。集团财务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严重了。
据了解,万威集团成立于1977年,1988年在香港上市。子公司万威电子1989年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5亿港币,巅峰时期几万员工,35年的时间,见证了香港的繁荣、深圳的崛起,如今走向末路,实在是令人唏嘘。
小编获悉,万威电子是在2018年后开始走下坡路的。彼时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使得以外贸出口为主导的万威电子等一众外贸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到了今年初美国大选之际,特朗普又高调宣布对中国外贸企业增加60%的税收,目前特朗普已经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但万威电子却在60%关税来袭之前提前倒下了。
此外,成本问题也是万威电子破产的致命伤。从以前的廉价劳动力到今天的工资飞速上涨,以前的宽松环保要求到如今的严格监管,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从上世纪的数百元涨到现在的两千多元。还有土地租金、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也让生产型企业承压。作为一家来料加工模式起家的企业,万威电子的利润空间本就受限。面对成本的快速上涨,制造业产业转移、产品结构转型不成功,导致最终被迫走向破产。
如果说成本的上升只是压垮万威电子的外部原因,那市场策略的失败则是内部的主要原因了。
公开资料显示,万威集团曾是电话领域的佼佼者,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话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万威集团也尝试进军智能家居市场,但其核心技术始终依赖外包,创新能力不足。
业内资深人士曾经一语中的:“万威集团做的还是上世纪的投影、闹钟、计算器、电话机等产品,现在谁还需要这些?”在一个技术更新速度远超企业反应速度的时代,万威集团的掉队几乎不可避免。
放眼整个外贸圈,轰然倒塌的工厂也不在少数。从电子、家居到机械、五金等多个行业,很多外贸企业迫于经营困境接连画上了休止符。
有的工厂因“订单荒”给员工放长假;有的工厂还在奋力挣扎,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更多的工厂是难以为继,宣告破产倒闭,大多情况也跟万威电子差不多。
万威电子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一家外贸企业的兴衰,更折射出深圳乃至整个中国外贸企业的转型阵痛。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到智能制造、科技创新,这场升级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即将到来的2025年,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局面下,在小编看来,如果不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型升级将直接关系到更多外贸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和技术积累是打破宿命的唯一途径;对于员工来说,技能的提升和自我定位的调整,是立足未来的必要准备。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亚马逊又改算法?丢失的排名回来了!(附方法)
上一篇:“塑料黄金”撑起千亿市场,小众赛道的出海生意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