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媒体机构布局短视频,不只是做IP和UP主|德外荐读

澎湃新闻被视为国内媒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性产品。经过6年努力,澎湃新闻客户端终于打造成目前下载量接近2亿规模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与之共同发展的澎湃新闻官方微博、微信,也逐渐成长为头部媒体账号。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来临,澎湃新闻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澎湃新闻内部的短视频战略选择和规划,是以观察者网模式(官方视频主号+个人IP共同发展)为蓝本的,但尚未成型。
当前,在社交媒体运作方面,人手短缺、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机构媒体内部的个人IP打造,核心之一在于如何提前商定收益分配方案,以刺激IP内生创造力,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创新”。
媒体融合的目标任务
上海媒体融合实践要比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整整早上一年,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的正式挂牌。从具体产品而言,解放日报新媒体“上海观察”(“上观新闻”前身)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上线,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都要早于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天。事实上,上海媒体融合的真实起点是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后。
澎湃新闻自筹备之日起,就放弃了以PC网站为主要媒体阵地的战略,从一开始就设立了移动优先的、以新闻客户端为主要媒体阵地的战略,PC网站只是次一级平台。当时,国内商业新闻客户端还没有完成对互联网用户的全覆盖,几乎是国内新闻单位打造移动新闻客户端时间不长的窗口期。
也正是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经过6年努力,澎湃新闻客户端终于打造成目前下载量接近2亿规模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与之共同发展的澎湃新闻官方微博、微信逐渐成长为头部媒体平台,澎湃新闻网(PC端)也取得不错的页面访问量。相比较而言,国内其他媒体创办的新闻客户端起步较晚、投入较少,目前已很难打造为亿级的新闻客户端了。
双重转型任务叠加
然而,正当国内大多数媒体全力打造新闻客户端尚且不暇之时,短视频时代又接踵而至。国内媒体融合面临继续打造“两微一端”与努力占领新型短视频平台双重目标的压力。
事实上,国内媒体几乎是同时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方面在自身的新闻客户端内增设了视频频道;另一方面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自己的官方视频号。比如,澎湃新闻客户端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增设了独立的视频频道,并且将其置于时事频道之前。这一频道位置排序体现了澎湃新闻对于新生的视频频道的重视程度。澎湃新闻还陆续开通了抖音号、快手号,2020年又增设了视频号的运营。澎湃新闻只是当下国内媒体发力短视频领域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媒体都采取了这一发展战略,只不过不同平台的重视程度不一而已。
这种情况下,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国内各媒体面前:一家媒体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平均发力各大平台,或者期许在所有平台都取得优异成绩,肯定是不现实的。各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和短视频发展战略也必定要有所取舍。
以澎湃新闻的转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国内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近年来均将澎湃新闻的成功视为国内媒体融合成功的标志,但是很少有人再进一步思考:澎湃新闻的成功是哪一种成功?
事实上,澎湃新闻的成功是四大板块的成功:PC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的PC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成绩都相当不错,在以上四个领域完全可以用“头部媒体”来形容。这四大板块的成功也奠定了澎湃新闻在中国媒体融合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但是,这四个领域在今天的媒体迭代中已经显得很“传统”了,澎湃新闻在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还远远算不上“头部媒体”。所以,在启动整体转型7年后,澎湃新闻又来到了发展的新十字路口:澎湃新闻的短视频战略如何抉择,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在中国新闻舆论场的地位。
短视频战略的选择
个人IP的探索
结语
延伸阅读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