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 3.0时代如何抢占眼球?短视频“经纪公司”四大痛点|德外视窗
来源:Variety,The Verge,Digiday, Mediakix,Forbes 作者:Todd Spangler,Sahil Patel,Jodie Alumni,Mark Suster,PwC Network,Sahil Patel 编译:施然 随着短视频时代到来,视频行业内容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媒体生产渠道MCN备受瞩目。《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MCN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90%以上的头部网红或被MCN公司收入麾下,建成了自己的MCN。 我们所熟悉的Papitube、洋葱视频、末那传媒、米未传媒、无忧传媒、有狐文化等MNC机构,覆盖内容生产运营、知识付费、电商、IP开发等多个领域,其实在短视频创作领域,它们吸引了诸多视线;其中,洋葱集团旗下的“办公室小野”还在YouTube上斩获700万粉丝,月估广告收入达426万,在全球网红市场上成功分得一杯羹。专业MNC孵化,不仅成为不少网红、KOL的成长路径,这一机制同时也为媒体公司带来巨大利润,也正是因为如此,快手、淘宝、抖音、网易云音乐、微视等各大视频平台才纷纷竞逐MCN模式。 那么,MCN机构如何成为投资组合中持续增长的盈利点?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谈论MCN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众所周知,MCN机构脱胎于YouTube,指的是为多个内容创作者提供策划、运营、推广、版权管理、销售等服务的组织机构。在这一时期,Maker Studios、Awesomeness TV等老牌MCN纷纷出现,这也是国外MCN涨势最好的时期,因此被称为MCN 1.0。这一时期的MCN机构,主要还是依靠内容来吸引眼球,从而占领流量高地,比如YouTube上订阅量最大的PewDiePie。 随着诸多短视频平台的涌入,原来依托于YouTube的大量MCN机构,因为无法在单一平台上获得满意的收入,而被其他媒体巨头趁机"挖走"。比如,2013年,梦工厂收购了Awesomeness TV,这是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用户群体的短视频公司;2014年,迪士尼以6.7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Maker Studios,同年AT&T与Chernin联手收购Fullscreen。这些事件标志着MCN已经进入2.0时代,垂直化和专业化成为MCN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当媒体巨头开始竞逐流媒体市场,MCN3.0时代到来了。这期间,迪士尼关停Maker Studios,并与其他部门合作创立了Disney Digital Network,这家公司负责迪士尼旗下所有的数字内容,与此同时,国外行业市场也逐渐淡化了MCN这一称呼。 2017年,多渠道网络Fullscreen Me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eorge Strompolos曾表示:“MCN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全部业务,它只是我们筛选、培养创作人才的一个环节,也是公司与短视频创作者合作的方式之一。”但于此同时,这家公司却开始拓展MCN业务,包括短视频制作等。其他多渠道网络如Defy Media、Studio71等公司,也在一边拓展MCN业务,一边试图摆脱MCN的标签,为了与大大小小的流媒体内容制造商同台竞争。 在MCN 3.0时代,我们所谈论的多渠道媒体公司已经不再局限于该行业最初的定义,而延伸为网络内容与制造者合作的管理机构代称,更像是网红的“经纪公司”。随着业态形式的变迁以及竞争加剧,MCN机构的痛点是什么呢? 提高性价比:多平台分发,向海外拓展 YouTube是MCN机构早期的主要合作平台。在MCN风头正盛的2014年,MCN机构却仅能从YouTube平台分得35%到40%的收入,而它们能拿到手的利润率更是仅在15%到20%之间。Maker Studios董事会成员Mark Suster在《线上视频经济学》中直言,MCN机构只能从YouTube上拿到17.5%分成。行业人士认为,YouTube在技术、营销、销售、管理上的多项投资,压缩了MCN的利润空间。 注:MCN机构只能从YouTube上拿到17.5%分成(图源:Upfront Ventures) 这一时期,大多数MCN机构的盈利模式还是以广告为主。所以,随着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等视频平台加入MCN抢夺战,MCN更愿意配合更多渠道和平台——Facebook、Amazon、Twitter以及Hulu、Netflix,都可以成为它们的内容投放平台,以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2017年,撕掉了YouTube标签的Defy Media,转投流媒体平台的“怀抱”,包括Go90、康卡斯特的Watchable、Spotify和Netflix,为后者制作原创内容,它还向20多个发行合作伙伴授权电影和节目版权,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同年,Studio71则与NBC Universal旗下的Seeso和Watchable开始合作。 图注:Defy Media撕掉YouTube标签(图源:Digiday) 媒体公司也可以考虑在MCN机构下打造自己的数字资产。今年7月,德国媒体巨头贝塔斯曼集团持股的RTL集团,逐步将其数字视频业务并入Divimove——一家拥有1000多名视频内容生产者的MCN机构。 与此同时,早在2013年,国外MCN机构就开始将目光投向巴西和我国市场——当时我国17%的移动用户平均每天看3次线上视频。数字媒体消费时代,新兴市场的短视频受众对于推动观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CN机构应调整其产品内容,以适应全球市场。 MCN服务升级:精准创作,直击痛点 媒体公司可以优先投资更多原创内容,并支持其MCN合作伙伴从纯粹的聚合机构向聚合型内容生产机构转变。可以采用类似Netflix原创节目的制作方式,他会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当下火爆的话题。比如,Netflix自制剧《纸牌屋》的目标是,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创造独特的内容,以吸引寻求传统视频节目替代品的年轻观众。 改变营利模式,建立多元化业务组合 短视频的广告模式,几乎与MCN同步成长。但随着YouTube和Google作为渠道商,抽取45%的广告分成,导致MCN广告收入,无法弥补内容制作以及营销所负担的多方成本。因此,短视频的重点不能再局限于销售广告,其他的盈利模式,包括产品植入、赞助型评论以及B2B内容等同样重要。随之,营销成为具有潜在吸引力的收入来源,MCN机构将品牌以及商品编码植入到产品中。 注:MCN广告收入越来越无法弥合内容制作以及营销所负担的多方成本(图源:Upfront Ventures) Awesomeness TV首席营销官Marchetti表示,该MCN机构试图触及年轻观众的兴趣,并建立多元化业务组合,包括授权、商品推广以及线下活动。这意味着MCN机构逐渐改变以往的营利模式,减少了对广告的依赖度——广告本身就是极不稳定的来源。比如,Defy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非广告收入;Studio71总裁Dan Weinstein也表示,公司接近一半收入与广告无关——“无论是内容制作、授权、销售,还是图书生产、旅行,非广告收入占据我们很大一部分业务。” MCN机构背后的KOL,依靠品牌取胜 阅读浏览量约90亿次的MCN机构Studio71,以KOL人才为驱动力,并通过与团队规模较小的创作者建立合作,从而实现了增长。目前,该公司继续有选择地引进影响力者,在其名册中又添了几位颇有名望的内容生产者,包括游戏大咖Jacksepticeye。 Jacksepticeye是爱尔兰的游戏视频博主,今年早些时候,他与人才中介WME签约,他在YouTube上拥有2200万粉丝,同时拥有590万Instagram粉丝以及500万Twitter粉丝。自2012年他开始定向发布短视频,迄今其视频的观看总次数已经超过105亿。 Studio71麾下的KOL还包括游戏玩家Ali-A(1640万粉丝)、Sky Does Everything(1100万粉丝),以及网红Tarzann(600万粉丝)等。 对KOL而言,MCN就是一种资源交换的方式,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提供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MCN机构则通过运营,为其带来更多粉丝以及更高的曝光度。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博主投入MCN麾下是为了成长,而当他们能给MCN机构带来更多利益。但是,当网红、影响力者通过MCN机构的运作获得大量粉丝,也就获得了加入更大平台的资格。因此,对MCN机构而言,留存现有网红与引入重量级新网红同样重要,除此之外,在KOL运营中,塑造和MCN机构调性契合、高辨识度的品牌,则尤为关键。 短视频已成为用户注意力的蓄水池,视频公司、科技巨头则纷纷投资MCN机构,借势逐步形成群雄逐鹿之势。盈利模式是MCN机构的一个痛点问题,以贩卖广告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那么,建立多平台、全链路、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以及建成新的业务变现模式,成为广大MCN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除此之外,延长自家KOL的生命周期、并巩固与KOL的关系,以及形成内容IP,只有这样才能在短视频带动的MCN混战中稳住阵地。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