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打赏只有5万真金:网红直播打赏套路有点儿深|德外视窗

德外5号 2019-08-12 1

来源:BBC, Forbes, Streamlabs, Adweek, Tech Crunch, Distractify, Engadget, Tube Filter, Dexerto, Newsweek

作者:Peter Rubinstein, Samantha Radocchia, Ethan May , Scott Clark, Sarah Perez,  Rebecca Macatee, Aaron Souppouris, James Loke Hale, Virginia Glaze, Steven Asarch

编译:苟于清

不必在炎炎夏日,体验通勤时段人挤人的酸爽;不用在办公室,抓耳挠腮地敲上九个小时的键盘;更不需面对吹毛求疵的老板,就能挣到足以养活自己的钱——这般极度舒适的工作哪里找?直播间里见分晓。


号称年入百万的主播是否真实存在?跟国内相比,外国主播的生态有啥不一样?人们为什么会乐呵呵地给陌生人打钱?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升华还是道德的闪光?敬请关注本期独家文章,跟随镜头走进直播打赏的套路。



职业主播:有钱可赚,泡沫也多


早在2005年,小罗还是世界足球先生,超级女声刚燃爆整个夏天,中国的网络直播已经开始兴起。这一行业在2016年迎来井喷式发展,整体营收达218.5亿元[1],但也面临内容低俗化等问题。2016年4月,20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发布公约,禁止未成年主播注册,要求主播实名认证,且要接受24小时实时监管[2]。


到如今,网络主播早被公认为是一门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业,通过实时与线上观众互动赚取打赏。社交平台陌陌发布的《2018主播职业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4.25亿中国用户都曾观看网络直播,13.4%的职业主播接受过系统培训,月入过万元的职业主播占比达21%[3]。


 

注:报告指出,主播的学历越高,月入万元的可能性越大(图片来自xinhuanet.com)


然而现实却并不像传说中讲的那样——“站着就把钱挣了”:一位主播表示,她清醒着的每一秒都要握着手机,直播进行时常常一人分饰多角,维持亢奋而不失礼仪的微笑,线上回馈打赏的“土豪”[4]。为了屏幕里的“豪车游艇”,说到口干舌燥好像不算什么,而那份收益,也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曾在5个月内狂揽上百万元打赏的主播智嘉(化名)指出,400多万里只有5万元是真的,其余都是经纪公司刷的,不能动用。据说,经纪公司往往会安排所谓的两“壕”相争,吸引围观者跟风砸钱[5]。而真实的打赏也不会径直进入主播的口袋,平台首先要分一杯羹,经纪公司也会从中抽成[6]。


 

注:国内主流直播平台对打赏的分成比例(数据来自36氪,译者制图)


国外主播:游戏起家,收入多元


直播打赏一度被称为中国特有的商业模式,当观众向主播送出价格不等的物品,系统会把礼物以动画展现出来,硬是给虚拟消费赋予了些真实感。其实,这一模式在海外也存在,直播平台Twitch就在2016年上线了名为“欢呼”(Cheering)的功能,观众可购买不同档次的代币并在直播时送出,像体育比赛中不断呐喊助威的球迷一样,给主播充分的排面。


注:代币都是几何体,这一点恐怕不如中国软件的想象力丰富(图片来自engadget.com)


 

图注:Twitch的打赏界面,一排排的代币也是挺有气势的(图片来自engadget.com)


国外直播在2010年后逐渐兴起,Twitch便是直播平台中的佼佼者,它在2014年时的流量已经超越了会拍更会播的HBO电视网,同年被亚马逊以 10 亿美元收购。Twitch凭游戏直播起家,现拥有超300万主播,每月收获近10亿小时的观看量,排名前0.25%的主播吸引了多达90%的观众,至今最受欢迎的仍是游戏内容的直播。视频平台霸主YouTube自然无法安心吃瓜,它在2015年推出了游戏直播频道,微软旗下的Mixer随后也加入战局,但仍无法撼动Twitch在直播界的地位。


 

注:2019年第2季度,Twitch上观看量前三的直播主题都是游戏,其中最火的是射击生存类游戏《堡垒之夜》,排名第四的则是聊天类的直播(图片来自streamlabs.com)


 

注:对比三大直播平台在2019年第2季度的总观看时长,Twitch以27亿小时的数据一骑绝尘(图片来自streamlabs.com)


在创收方面,YouTube为主播奉上的仍是一贯的广告大餐,但它在2017年4月提高门槛,要求观看次数达到1万才能插入广告,导致不少主播转投对家。其中就包括YouTube“第一网红”、年收入千万美元的游戏主播PewDiePie,他在今年宣布与新兴直播平台DLive合作,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打造,且不向主播收取提成,在很酷很swag(有个性)的同时,也很有“良心”——Twitch可会拿走30%的打赏。


 

图注:PewDiePie在DLive的直播界面,下方有打赏的图标,右上角显示了打赏排名前三的观众(图片来自dlive.tv)


相较之下,Twitch给主播的花式赚钱法更为出色,观众除了单次打赏,还能以每月4.99美元的价格认证主播铁粉,在直播互动中解锁表情包,更与母公司联动,提供包含亚马逊购物优惠在内的会员套餐,此外它还巧借游戏直播当起了经销商,通过直播卖出的每一份游戏,主播和Twitch将分别拿到5%和25%的销售额。与之类似,Mixer也充分利用微软旗下有Xbox游戏机的优势,推出了在直播中一键下单游戏的功能,主播可获得5%的分成。


 

图注:Mixer上的观众收看游戏直播时,可在弹窗中直接购买该款游戏(图片来自techcrunch.com)


除了营收模式,国外与国内直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由于玩游戏所需的配置,国外直播多以电脑端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生活类直播受到关注,爱用移动端分享生活的主播飞速上线,已从2018年3月的8万人涨到了近48万人。


 

注:2019年6月,使用移动端直播的主播月均人数达47.9万,比起一年前翻了数倍(图片来自streamlabs.com)


观众打赏:心理补偿,找存在感


有些人连点个外卖都要对比几家平台,选择优惠力度最大的那家下单,给陌生人花钱时却毫不手软,这是为什么呢?在直播平台欣欣向荣的背后,打赏行为反映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的Marcus Kunter教授曾研究过促使人们给小费的原因,列出了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即收入水平、感知的公平程度和避免罪恶感。首先,一个人收入越高,在钱财方面可能就看得越开,这点不难理解。公平则是一个更为主观的衡量标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就会尽量报答别人的恩惠。就直播而言,可以免费观看并提供优质娱乐的直播就是给予观众的恩惠,观众便想通过打赏来回馈主播的付出。


另一方面,一些主播的人气较高,普通评论瞬间就会被淹没,唯有在打赏时附带的留言能够确保被主播读到。而如果有观众订阅了主播,成为铁粉,屏幕上会蹦出一个巨大的通知,铁粉也将获得一个展示身份的徽章,更重要的是,主播会当场点名表达感谢,相当于改变了原本的直播流程,巨能满足粉丝的“虚荣心”。


Twitch上月付的花费封顶是25美元,但是打赏并无上限,高额打赏通常会在直播间里引发轰动,各类反应也往往能取悦观众。打赏者希望从众多观众里脱颖而出,得到喜爱的主播的认可,心态类似于“我才不是无名之辈,而是存在感爆棚”,粉丝以为这样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直播平台的各种榜单也在推波助澜,足够慷慨或富有的人总想保住自己在“砸钱排行榜”上的地位——而这真的会上瘾。


 

图注:Twitch知名游戏主播Ninja在收到一笔超1万美元的打赏时,激动得哭了出来(图片来自youtube.com)


无论隐含着多少营收渠道和商业良机,直播说白了永远是抢夺注意力的游戏,这便催生出一系列“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的操作。国内有乔碧萝殿下不慎掉码,国外的直播中也不乏为博出位的稀奇举动。但也别急着否定直播的正面意义。意见领袖的正面引导,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往往会促成积极的效果。总的来说,风头浪尖上的直播行业唯有注重监督管理、创新内容和融入大众之间的平衡,才可“遇顺风,走花路”。


参考资料:

[1]白瀛,何欣禹.网络直播一年狂收200多亿元 乱象治理后将何去何从?[EB/OL].新华网,2017-5-6.

[2]洪雪.网络直播主播18日起必须实名认证 涉黄拉黑名单[EB/OL].法制晚报,2016-3-12.

[3]《2018主播职业报告》发布 21%职业主播月收入过万[EB/OL].新华网,2019-1-18. 

[4]陈晓璇,龚笛.每天至少7小时网络直播 大学生网红背后辛酸几许?[EB/OL].羊城晚报,2016-9-2.

[5]常涛,杨佳泓.主播曝“直播打赏”套路:400万流水只有5万是真的[EB/OL].中新经纬,2019-8-6.

[6]1分钟知识锦囊.直播打赏是怎么分成的,有哪些潜规则?[EB/OL].36氪,2018-2-8.



转载声明: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未经同意禁止转载,转载文章要标明来源@德外5号(ID:dewaiwuhao)及作者信息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进口丨海淘日货vs赴日采购,是博弈还是互补?

上一篇:被骗一次,你就懂了:亚马逊卖家防骗指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德外5号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官方账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集结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媒体、互联网操盘手,为传统媒体探求破冰之路,解决之道;为互联网企业找寻与媒体基因的融合之法,跨界之路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