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一代名臣左宗棠(二)
大器晚成的一代名臣左宗棠(二)
导读:
左妻周筠是不世出的一代才女,深谋远虑,建议左宗棠利用乡居时间饱读经世致用之书,研读兵书战策,熟悉天下格局,并协助他绘制古今地图,从而为左宗棠未来一鸣惊人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左宗棠听从妻子周筠的建议到醴陵渌江书院任教,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书院焕然一新,人才辈出。左宗棠同时与陶澍、贺熙龄两家结成姻亲,让湖南官场大震,而林则徐和魏源也因此对他产生巨大的兴趣。
(接上期)
隐世才女 深谋远虑
左宗棠自幼好大言,小时候每写一篇好文章就四处夸耀,是一个真正的狂士。
他为人耿直,喜欢与人争论,看到谁不对就马上指责,而且言语略显刻薄而狂妄。史载:“文襄幼年屡出天下雄踞之言,志向高远,异于常人”。
这段话“高大上”的解释就是胸怀大志,常做惊人之语。而用通俗的话就是他向来很喜欢吹牛,说话有点不靠谱。
当然,关于这一点左宗棠自己晚年时都感到很惭愧。
婚后不久,乡试成绩出来,二哥左宗植高中湖南乡试解元(相当于现在的湖南省状元),而左宗棠再次名落孙山,郁郁寡欢。
想不到此时幸运之神眷顾了左宗棠,因为道光皇帝五十大寿开“恩科”,决定从落第的试卷中“搜遗”六份。左宗棠终于勉强被补录中举,一只脚踏入了仕途之中。
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与二哥左宗植一起去北京参加会试,想不到两个人双双折戟沉沙。连左宗植这个湖南省高考状元都没考上,让人叹息不已。
不过,这一次左宗棠进京有一个巨大的收获,那就是他认识了一生中的另一位贵人胡林翼。
随后的两次进京考试,左宗棠接连失败。他郁闷得都快崩溃了,经常借酒浇愁,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左宗棠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的妻子周筠是一位贤惠端庄、深谋远虑的才女,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都极为罕见。
面对左宗棠屡战屡败后的颓废状态,周筠在照顾好丈夫生活起居的同时,还经常激励他道:“人生遭受一些挫折是很正常的。当年藕耕先生(贺长龄)就很看重你,让你千万不要因生活所迫而去做一个小官,耽误一身才华。
既然考运不佳,不如你现在暂时退隐山林以待时机,我相信你未来一定有名扬天下的一天。我刚刚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你非常适合: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从来王道重农桑。”
左宗棠看完妻子送给他的诗,如遇知音,顿时豪情万丈,满怀深情地凝视着她。
周筠看到丈夫炽热的目光,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就转移话题说道:“对了,夫君,我写的《中国历代帝王将相评传》已经完本,现在正好让你点评一番。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点评更有深度,呵呵。”
此后,左宗棠“乡居耕读”的光阴就这样在妻子周筠的鼓励和互相砥砺之下缓缓流淌。红袖添香,举案齐眉,左宗棠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但是,对于胸怀光耀门楣和天下大志的左宗棠来说,悠闲而温馨的生活显然远远不够。
于是,周夫人发现左宗棠胸怀的怨气和怒气越来越多,就不断地鼓励他要修身养性。
有一天,周夫人郑重地对左宗棠说道:“夫君,古今的大人物都有积蓄力量的蛰伏时期。即使是你最佩服的诸葛亮也曾经躬耕隆中,磨砺学问,与友交游,这样才有后来与刘玄德的彻夜长谈,洞悉精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震撼出世。
遍览历史,我发现那些大才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熟悉天下格局。只有胸怀格局和韬略的人才能够智珠在握,并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洞若观火。
因此,我建议你利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熟悉天下大局,积蓄力量,在机遇来临之时才可能一飞冲天。”
左宗棠听了夫人的这一番话后,认为很有道理,就逐渐地平复心境,开始扎扎实实地研究经世致用的基础学问。
而周夫人认为随着太平天国的崛起,时局开始动荡,左宗棠如果科考不利,很可能要依靠军事才能作为施展抱负的切入点。而地理舆图对于任何一位统兵将帅来说都极为重要。
于是,周夫人建议并协助左宗棠绘制天下地图。他们尽量搜集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朝时期的地理演变图,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绘制最新的地图册,从而让左宗棠对天下大局和战略要地了然于胸。
同时,她建议左宗棠除了经史子集等科考书籍之外,还要读各种兵书战策、农桑地理等书籍。周筠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今大人物都有两项优点,
第一,是胸怀韬略,那么兵书、战策不可不读。
第二,要懂得济世之学。
现在既然我们湖湘士人的领军人物陶澍大人和藕耕先生(贺长龄)抗起了‘经世致用’的旗号,这就是我们湖湘政界、学界开天辟地的大事。
因你跟藕耕先生的关系,‘经世派’必将成为你未来的重要助力。
因此,除了要继续研读科考典籍之外,经世致用之学将要作为你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方面你既能通过这些才识获取施展人生抱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不辜负藕耕先生的教诲,不坠他的威名。”
通过几年的苦读,左宗棠胸怀韬略,眼界开阔,满腹经纶。这些知识储备为左宗棠未来能够与陶澍、林则徐这些超级大人物“坐而论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从这些史实我们也可以看出,左宗棠的妻子周筠实在是一位不世出的女中豪杰。草莽之中卧虎藏龙,不知道有多少英杰之士被埋没,想来令人感慨万分。
除了深谋远虑之外,周夫人的政治敏锐性极强,在思想上和事业上都对左宗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她凭借着自己的万贯家财和远见卓识坚定地支持左宗棠的交游和科考生涯,让他在这个阶段不要为生活所忧。
面对倒霉二十年、事业处处碰壁的丈夫,周夫人对他始终如一、相敬如宾,并冷静地为左宗棠谋划未来的布局,这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周夫人,左宗棠能否大器晚成还真是一个问号。
读史独到此处,常常令人扼腕。如果不是因为性别原因,就凭这种远见卓识,周夫人的成就可能还在左宗棠之上。如果她生于当今世界,又会是怎样的一位女中豪杰?
常常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此言不虚,呵呵。此为题外话。
主持渌江书院 大刀阔斧改革
道光十七年(1837),左宗棠的人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契机。经过多年的苦读和钻研之后,左宗棠满腹经纶。周夫人建议左宗棠此时不能在家里隐居,必须要出山进行资源人脉的整合。
周夫人郑重地对左宗棠说道:“夫君,我们湖湘地区向来杰出人士不多,现在陶澍大人横空出世,扛起经世派大旗,准备整合我们湖湘的士人群体。在可以看见的未来,这是你可以借力的最重要方向。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就是除了恩师藕耕先生(贺长龄)那条线以外,要怎样才能与陶澍大人增强关系。我的建议是谋划一下去醴陵渌江书院书院任教。理由有三个:
第一,所有体系和人才的整合都离不开一个策源地,根据我的观察和判断,‘经世派’是以岳麓书院为主,城南书院为辅,打造自己的人才基地。
而目前很多湖湘的有识之士也都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都会聚集到这些地方以求得近水楼台的机会。
但是以夫君你目前的功名,想谋划去这两个学校任职很困难,而且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想要脱颖而出也不容易。所以,你要保持与长沙士人圈子的联系,却不要去烧这个红得发烫的‘热灶’。
第二,我们要考虑另辟蹊径。很多士人其实忽视了一个关键点——醴陵渌江书院跟岳麓书院是有很深渊源的。现在哪里比较冷清,你可以谋划一下到这里去任教,去烧一烧这个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冷灶’。
从政治上来说,如果谋划的好,向来‘烧冷灶’要比‘烧热灶’有价值的多。
第三,渌江书院的人才匮乏,只要你进去任教,未来你谋划担任山长(院长)相对容易。到时你就可借助这个平台施展抱负,培养一批人才,以便于他们成为你未来在官场的助力。
同时,只要能够在渌江书院造成影响力,你就能以书院山长的身份在湖南人文届、教育界声誉鹊起,从而让陶澍等‘经世派’的杰出人物注意到你。
到时再让藕耕先生(贺长龄)推荐一下,也许你就有机会跟陶澍大人见面聊一聊。如果能够借到陶大人的势,这可能就是你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
左宗棠听了周夫人这一番严密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上投入到谋划去醴陵渌江书院任教的事情中去。
因为此时的醴陵书院确实人才缺乏,所以左宗棠通过自己在长沙的人脉,顺利谋划到渌江书院任主讲,成为渌江书院的山长(相当于院长)。
左宗棠到渌江书院任职后,马上大刀阔斧地推动书院的教育改革,让整个书院焕然一新。
第一,整肃院规和督勉学风。
左宗棠要求学生每天都必须写学习笔记以记录功课心得。每天晚上,他亲自检查每个学生的笔记内容,对疏懒废学或弄虚作假者,即扣除膏火(生活补助)以奖励勤学苦读的学生。
然后,左宗棠以“朱子小学八则”作为渌江书院的院规,即以“洒扫、应对、进退、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作为考察学生的准则。他培养学生从修身齐家入手,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左宗棠删减了《经史子集》中的说教内容,另外增加了舆地、兵法和农经等课程。有时他还带领学生走出书斋登上西山,指点学生们演练战阵,学习攻守设伏、物资兵源输送之道。
左宗棠在渌江书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后来在他军帐中辅助掌握大军很多都是渌江书院的弟子。
以后随着左宗棠逐渐走上高位,作为左氏嫡系的渌江书院弟子也迅速地占据了许多显赫的位置。如广东提督水师(地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军区司令)张拔萃,闽浙提督(地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福建、浙江省军区司令)等等都是渌江书院出身。
而渌江书院的良好学风后来也得以传承,为湖南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李立三,左权,宋时轮等等都是出身渌江书院。
道光二十七年注定是左宗棠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陶澍。
左宗棠通过在渌江书院的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渌江书院焕发勃勃生机,从而令他在湖湘学界声誉鹊起。
此时,陶澍回乡省亲,路过醴陵。因为贺长龄等人的铺垫,陶澍对左宗棠产生了兴趣,决定有时间的话可以跟这位年轻人聊一聊。
而左宗棠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机,他马上报名参加到陶澍返乡的接待工作中去,然后通过谋划水到渠成地与陶澍相谈甚欢。(详情请看前文《左宗棠是怎么登上历史舞台的?》)
有了陶澍的大力赞许,左宗棠在湖南的名声进一步增大。但是困囿于学历,左宗棠还是没办法取得一个好的平台。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左宗棠的另一位恩师贺熙龄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左宗棠长子左孝威。处理完老师的丧事之后,左宗棠前往安化陶家教书。
陶夫人听说左家与贺家已经定亲,马上让左宗棠履行当年与陶澍的承诺——把长女左孝瑜嫁给陶澍幼子陶桄。
当左宗棠同时与陶、贺两家结亲的消息传出后,湖南官场产生了巨大震动。而遍布天下的陶澍门生和“经世派”体系的官员无不对左宗棠纷纷侧目。
这其中有两个大人物也对左宗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是林则徐和魏源。作为此时“经世派”的领军人物,他们不得不对陶澍和贺长龄、贺熙龄同时看好的人物刮目相看。
其实这也很正常,要知道陶澍和贺长龄不仅是当时湖南最杰出的两个人物,而且还是“经世派”的领军人物,而贺熙龄作为贺长龄的弟弟,本身也是“经世派”思想大本营的关键人物。
因此,左宗棠同时与这两个大人物成为姻亲,天下瞩目也就理所当然了。就像今天中国哪个人同时与马云、马化腾成为亲家,大家肯定都会关注一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一样。当然,这只是类比,具体影响力还是有巨大差别的,呵呵。
(篇幅所限,留待后述)
下期导读:
左宗棠是如何通过胡林翼的推荐进入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成为首席智囊?胡林翼去世后左宗棠又为何会与曾国藩决裂?
请看下期文章《大器晚成的一代名臣左宗棠(三)》
往期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创,转载请注明。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