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卖了27亿刀,同为2015年亚马逊创业,为何还不咋地?
摩拜卖了27亿刀,同为2015年亚马逊创业,为何还不咋地?
摩拜27亿美金,折合人民币169亿卖给了美团,2015年创建的公司,3年时间,80后创始人最少套现8亿.
(PS:网络上很多人说我失败了,拿着8亿现金的心情那些bb是不能理解的)
说实话,对于摩拜我从一开始就不感冒的,但正是这个最后一公里的概念,让更多的人在不时之需,多安装一个APP,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流量入口。作为80后,摩拜创始人胡炜炜比同时期所有创业者都要牛。
摩拜2015年成立,2018年卖27亿美金,折合169亿人民币
因此有个问题,摩拜成立这一年,你在干什么?
先说说我自己吧,2015年那年,做电商第四个年头,赚了点钱,在广州和周边地区也买了几套房了,处于每月搬砖赚钱还贷状态,同时也开始创建运营跨境屋新媒体。开号之初,基本上是自娱自乐。
但是今天主角其实不是我,而是2015年进入做亚马逊的小伙伴。
2015年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招商,那么这些和摩拜同时起跑的亚马逊同仁们现在相比如何呢?
2015年的亚马逊何谓和移动互联网一样热门,现在流行的降维打击理论,高频打低频,高维打低维,对于传统的贸易商和工厂来说,就是亚马逊这种跳过所有中间商和实体店的跨境电商B2C平台。
然而到了2018年,摩拜卖了167亿。而同为2015年起步的那批亚马逊卖家,根据我了解,混得好的,几个合伙人,一年下来分1,2百万是有的。混得一般的,一年下来除了人工杂费能存点钱已经不错了。小卖是这样,大卖们呢?以前上新三板的,今年又都退市了。和摩拜比真实差远了。
然而说好的降维打击的优势并没有明显的展示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亚马逊这种对传统工厂或者贸易商降维打击能力,没有预期中高。
现在谈谈价格吧,工厂和传统贸易一般会有15%-20%利润。
而反观跨境电商,单单亚马逊平台收的佣金不同类目可以达到10-20%,而且要自己负责运营和营销。当营销和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这个决定因素是亚马逊平台政策和监管力度。这种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减少。而最重要的是前者模式是做完订单即可收全款,后者卖出后才能收款,所以很多规模大点的工厂其实没有动力去做这种先垫付。
所以跨境电商模式一大问题,如果你想不断增加规模和销售额,你就必须投入匹配的资金去做库存和和开新SKU,例如你想做每月1500万销售额,你就不得不投入2000-3000万的资金,最后就像很多大卖一样,对资金过份依赖,又导致净利润偏低,所以和互联网公司对比不得不按比较低的估值去卖。
就在上周和做得不错朋友闲聊的时候,让我组织一些100万RMB规模的卖家,联合多间成立新公司卖给投资机构,先不说这样模式是否有可行性,但是就卖家这种财务和帐号合规问题,就够你搞的。大家都知道,卖家都是多帐号运营,而控制和运营的帐号,又有几个真正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所以一般这种百万规模的卖家如果缺资金,也就只能找土豪谈了,和正式的风投资机构谈,肯定是碰壁的。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灰心呢,其实没必要,因为摩拜只有一个,而亚马逊造富能力肯定高得多!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上市卖个几百亿就不用多想了,应该务实地卖货,做高毛利,大需求的产品撸钱!我们游走在工厂和目标国实体店之间,熟悉运用亚马逊平台规则,把降维打击能力发挥到极致,我们追求的是高纯利润,精准库存,多个爆品,一年赚个数百万,各方面资源又配套好,必须可以实现的。
如果你还没有这个能力,不妨参加我们下面对亚马逊平台运营和流量的系统培训。
我们特别邀请站内外的运营高手、一线大卖,升级了跨境屋去年的招牌培训“亚马逊流量特训营”,把课程高密度集中到12小时(含课间休息、问答),帮助大家快速成长。4月28日,周六,在深圳,让我们打开亚马逊流量运营的大门!名额有限,抢先报名↓↓
跨境电商圈那些最不可错过的深度分析,都在这里了↓↓
大厂崛起!Anker供应商准备冲击A股 (Anker一举动亦细思极恐)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