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店铺”概念之后,又推出“店铺画像”,告诉你流量到底从哪来?

观海论商 2018-03-21 1

亚马逊“店铺”概念之后,又推出“店铺画像”,告诉你流量到底从哪来?

2018-03-21 Capri 观海论商 观海论商


三月,观海论商第117篇推文。

观海 • 灼见

亚马逊在去年夏天首度推出店铺概念之后,一直在强调品牌的重要性。除了A+和EBC,也一直在尝试新的品牌推广方式。而这些亚马逊也认为可以增加卖家产品的转化率,无形中将被分配更多的隐形流量。


 

Amazon Store除了基本的产品展示外,更有价值的部分是它允许品牌设计和多级目录的创建,而不是单单局限在产品主图的九张图片中。

• 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的流量;

• 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评级;

• 向已有客户展示新产品的能力;


但是Amazon Srote功能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卖家很难知道这一功能带来的转化和影响是多少,并没有后台数据的支撑。所以很多卖家直到今天也不敢轻易尝试,只听说会带来更多的流量,是真的吗?


/流量从哪来?最终流向了何方?/

亚马逊针对Amazon Store启动新程序,像Amazon Customer Insights一样,亚马逊开通了所谓的店铺画像功能,更细致的了解店铺每日的访问量,整体的店铺效果。


新的Amazon Store Insights功能可以了解客户与网页之间的互动情况,而且可以标记外部流量,获得更多外部广告活动带来的有效信息。


Amazon Store Insights提供的页面数据:

• 每日访问量:一天内查看店铺中的一个或多个网页的用户或设备总数;

• 视图统计:在此期间页面浏览次数,包括重复的浏览量;

• 销售额:Amazon Store访问者在上次访问后14天内产生的总销售额;

• 商品售出数量:Amazon Store访问者在上次访问后的14天内购买的产品数量;

• 浏览量/访问者:每日访问页面的平均量


Amazon Store Insights包含的几大流量来源:

• 标题搜索广告:来自亚马逊标题搜索广告的流量;

• 自然搜索流量:来自亚马逊内部流量,包括搜索结果或者品牌详情页面链接;

• 标记来源:自定义流量来源标记,跟踪的流量。可以为不同的流量渠道标记不同的标签,方便流量追踪。

• 其他:其他未归类的流量来源;


/“标记来源”是个什么梗?/

如果想要监控Amazon Store的流量,则需要创建“标记来源”。


举个例子:

一个鞋子类的品牌,卖家想通过Facebook广告吸引新客户到Amazon Store。

• 首先投放Facebook活动,覆盖目标受众;

• 然后根据他们的电子邮件列表创建类似受众;

• 其次在Amazon Store Insights中设置一个source tag,将信息与特定广告相关联;


这样登录Amazon Store Insights页面,就可以追踪到通过Facebook活动带来的流量或转化。


其实从去年以来,亚马逊已经明令禁止多项条款防止卖家操纵销售排名,第三方卖家和供应商都变的有些被动。最近刷单风波的严厉打击,甚至直接关停VE账号,亚马逊都在旁敲侧击的整治市场风气。


随着亚马逊流量的不断分化,品牌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杠杆来撬动亚马逊的市场销售额。不难看出,亚马逊也在重新衡量品牌的份量,不断出台对策增加卖家对品牌的认知,甚至包括有意无意的流量倾斜。


最终,品牌化、正规化才是正路。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进口丨海淘日货vs赴日采购,是博弈还是互补?

上一篇:车载Alexa的四大天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观海论商

商业,在这里被定义为无数种可能性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